2011年国家新医改方案出台后,国家和地方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综合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仍存在设备条件落后、编制不足、医务人员素质不均衡等情况,使得老百姓看病宁愿去“挤”城市大医院,也不愿去基层医院,出现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院却无人问津的状况。
如何让基层医院获得百姓的认可和信赖呢?全国政协委员就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水平纷纷提出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认为,加强医院的能力建设,尤其基层的县医院和社区医院的能力建设,有助于缓解看病难。 “如果县医院建设好了,就能留住病人,那么病人就不会往大城市跑,缓解了大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看病难的问题。”刘玉村表示,在大城市内部,社区医院是短板。如果社区建设好了,把一部分不需要去大医院的病人留在了社区。“基层医院重在能力建设。第一是数量,第二是能力,第三是人才。目前县医院和社区医院,缺少有能力的医生,缺少让老百姓信得过的医生。要想改变这一情况,无法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各界给予理解和耐心。” 刘玉村说。
在此次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李文志再次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提高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案。李文志在调研中发现,同一个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分到三甲医院和乡镇医院,业务能力就会有天壤之别,从而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在吸引人才和自身发展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
李文志建议,卫生管理部门应研究解决基层医院人员短缺的现状,提高为基层的服务意识,解决基层医院人进不来,来的又留不住的缺人现状。在大力推进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双向转诊工作的同时,建立医院间的人员互派交流机制,使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能定期到相应的大型医院或培训基地去学习和提高,大型医院或培训基地的高水平人员到基层医院有目的的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指导医疗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民建主委钱学明认为,基层医疗人员缺口大,问题还是出在制度设计上。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医疗体系投入很大,以广西西部为例,乡镇卫生院都建得不错,可是缺少医生,据媒体报道60%到80%的医学专业毕业生毕业三年以后都没有从医。
钱学明建议,乡镇卫生院医生的编制可以列到县医院里,把户口落在县里,编制落在县医院,这样基层医生买房、娶媳妇、孩子的教育都在可以落在县里。是未来解决乡镇卫生院留不住人的一个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