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延迟退休问题的讨论余波未平,如今,退休职工享受医保或也要再加上一项前提条件。新年伊始,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称,要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面对即将到来的老龄时代和与日俱增的医疗支出压力,国家对现行制度微调为不时之需,但“退休职工缴费”难逃治标之嫌,国家、企业和个人如何协同才是治本之道。
老龄化社会施压医保支出
当下,全国老龄人口快速增加,数据显示,65岁以上占总人口比例已从2002年的7.3%上升至2014年10.1%。如果依据联合国“7%以上人口超过65岁”的统计标准,我国其实早在2002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随着老龄人口在年龄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与之息息相关的医疗费用也在逐年攀升。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城镇医保基金总收入、总支出分别为9447.7亿元和8009.5亿元,尽管在数额上收入仍大于支出,但收入在增速上的落后已经持续了几年之久,多地医保基金入不敷出已成常态。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此前就曾表示,从2013年的情况来看,全国有225个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医保资金出现收不抵支,占全国城镇职工统筹地区的比例高达32%,其中22个统筹地区已将历年累计的结余全部花完。
中国社科院去年发布的《“十三五”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也显示,从长远看,职工医保基金潜伏着严重的支付危机,在制度要件不变的假定下,全国多数地区的职工医保基金将在2020年前后出现基金缺口,医保改革势在必行。
医保基金现状隐忧重重
而从医保基金的筹措渠道来看,医保改革更是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医保筹资主要靠政府财政来支撑。以城镇居民医保为例,2013年各级财政补助超过了900亿元。去年初,国家卫计委也明确表示,将在当年提高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总体看来,目前财政补助仍占据医保筹资的“大头”,个人缴费所占比重很小,有分析认为,这样的不平衡会导致未来医保基金的压力越来越大。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郑春荣就曾表示,退休职工一方面不用参保,另一方面又享受比较高的医疗报销比例,这样会给医疗保险制度带来很大的老龄化风险。“也就是说,退休人员所享受的医疗保险目前完全是由在岗职工和财政补贴来担负,从长期来讲,这样的医保制度不具有可持续性。”郑春荣说。
除此之外,各省之间医保基金的现状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去年底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超过40%的医保基金结存都集中在广东、山东、江苏以及浙江4个省份,与此同时,很多中西部地区及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医保基金现状则十分堪忧。
从支出与结余的对比来看,2014年天津市基金支出185亿元,但统筹基金累积结存仅为2亿元;湖北省基金支出217亿元,统筹基金累计结存79亿元;贵州省基金支出87亿元,统筹基金累计结存仅23亿元。这些省市均已偏离了“统筹医保基金结存需保证6-9个月的支付需求”这一制度红线。
医保改革尚需多点形成合力
困难重重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到底应由谁来“买单”?在业内看来,在界定各方职责之前,政策和法规或许是当前最难跨越的一道坎。据悉,退休职工不缴费在《社会保险法》中有明确规定,国家想要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法律障碍是需要突破的第一道难关。
当然,国家在医保改革上可发挥的空间还远不止于此。从各地现有政策来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差距很大,从5年到35年都有,有分析认为,形成一个统一的缴费年限势在必行。但与此同时,国家也应结合不同省市医保基金盈亏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土化”的对策,杜绝“一刀切”现象的发生。
财政部此番提出要求职工在退休后继续缴纳医保不失为解决目前医保基金困境的方法之一,但在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看来,延长缴费年限可能是更为现实的一项措施,而这项措施又与延迟退休政策息息相关,二者缺一不可。
此外,如何利用好医保统筹基金也是医保改革的关键因素。有分析认为,医保基金中规模巨大但却封闭管理的个人账户资金很可能会成为下一步医保改革的突破口。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个人账户既不能有效分散医疗费用风险,使用效率低下,又容易导致账户滥用。因此,应该逐渐取消个人账户,纳入统筹基金,这样还能进一步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