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医疗再遇春风
为了投资医疗领域,平顶山宏大发展有限公司从去年隆冬一直忙到今年酷暑。
作为公司代表的孙长勤这半年已俨然成了一个“行者”,走遍全国南北,踏足欧美领土,只为抓取企业在医疗行业发展的一丝机遇。
“开始把这个事情看得太简单了,实际经历过才知道,这个行业水太深,优质但讲实力。”孙长勤告诉记者,大半年时间,他已接洽超过10家公立医院,调研多所专科民营医院。民资在医疗领域的蠢蠢欲动,他早已感同身受。
民资入股医疗,这个常提常新的话题,在今天又有了新的注脚。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表示,将继续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而就在李克强总理对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表意见的同时,国务院国资委也宣布,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等6家公司将作为首批入选企业,开展“四项改革”试点,这不仅标志着酝酿已久的央企改革有了实质性进展,也为民资入医疗增添了新的市场驱动力。
如此密集的动态,让正处于缓进期的民资医疗感到有些兴奋,不少医疗行业人士对此的解释是:医疗改革会长期推动,且目前力度未达到政府的预期。也就是说,民资入医的速度,又要提高。
“医疗卫生是一个大行业,在国家推进产业机构向第三产业转型发展之时,民资注入医疗产业,显然将成为产业改革的先行者。”海南宏海制药郑州分公司负责人许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民资入医疗产业,更多集中于医院资源上。以当前数据来看,这个比例已经占到医院总数的40%以上,即使是在河南,大量外来民营医院已经抢占多个专科市场,其中不乏上市公司背景的优质资产。
从2013年10月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以来,民资入围医疗产业的速度就在不断加快。由于《意见》中要求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发展规模,留出社会办医的空间,并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部分公立医院的改制重组。这也被外界解读为医疗资源垄断的一次破冰。
仅仅6个月后,国家三部委再发刺激政策,公布《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凡是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各地应将其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的定点服务范围,并执行与公立医院相同的报销支付政策。
“这一系列的政策,态度很明确。民营入股医疗行业,不是简单地资本注入,而是依靠民营资本的市场化运作和管理,令整个医疗产业活起来,起到分担、缓解目前医疗资源紧张的状况,达到医疗水平整体提升的作用。”许先生说。
社会需求亟待民资进入
从国家推动产业和国企改革以来,医疗改革一直处于风头之上。郑州市一位三甲医院副院长告诉记者,我省医疗资源并不充裕,每千人医生数、千人床位数都比较靠后。而近几年国家初步建立的全民医保体系,更充分激发了医疗需求,造成社会对于卫生保健等需求的井喷。
“其实中国的医疗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国外最好的学校和医院,都是私立的。”河南卫华医疗公司总经理张卫华表示。他认为,民营资本的灵活性,能够更大地发挥整个体系的管理技术和品质,国内社会资本办医环境的持续改变,非公立医疗机构将逐渐成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我省的民资医疗起步并不算晚。一位在医疗行业混迹多年的行业人士刘先生告诉记者,在专业学科领域,民营资本对我省的推进速度始终较快。诸如牙科等行业,已经具备与公立医院同等甚至超越的治疗水平和档次。“其实现在一些社区门诊部,挂着公立医院的名号,却算是医院设立的外置门诊部。除了借用牌子以外,运作和管理乃至医生的调配,都是由民资来进行的。从这里看,民资入医疗不存在太大的瓶颈。”刘先生说。
他认为,目前民资进入最成功的,莫过于莆田系民营医院。由于完全利用成熟的商业模式进行操作和市场推广,莆田的民营医院在全国遍地开花,虽然其中存在诸如过度医疗等问题,但总的来看,对于医疗资源的补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在我省,目前这种规模式的商业医疗运作并不成熟,资源多集中于小诊所和个别专科领域,但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潜力。
“随着政策的松绑,民营医院的束缚会变得更少,不仅能通过设置高级科室、高端门诊等特色服务拉开收费差异化,从传统价格竞争中解脱出来,更顺应了国家鼓励民资进入医疗服务业的大趋势。”
由于政策松绑,民营医院医疗服务已在影响上市公司“行医”的步伐。目前A股已有复星医药、恒康医疗等十多家上市公司先后涉足民营医院,并不断扩张版图。“省内也有多家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开始涉足民营医疗产业,在价格松绑的利好下,民营医院未来身价势必水涨船高。”刘先生说。
诸多问题待解
政策出台,资本涌动,看似具备蓝海特质的民营医疗,在孙长勤眼中依旧有着巨大的阻力。“我所了解的省内多家公司欲涉足其中,但多无功而返。”
孙长勤所在的公司,也成为其中之一。花费巨资进行的项目对接考察,换来的是对目前民营医疗市场的一声叹息。
“缺人,缺认同,缺发展规划。”孙长勤用三个“缺”字,阐述了民营资本行之乏力的窘困情况。他告诉记者,目前的市场情况下,病人都是跟着医生走,而民营医院的人才
始终集中在退休和新毕业医学生的分层,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极其缺乏。“一个皮肤科,公立医院3个副主任医师一天轮流转。而民营医院,一个主治医师就得挑大梁。”
挖不动人才,民营医院也曾希望推进医师多点执业。但这条路却遭遇公立医院的阻挠。一家省内大型医院骨伤科主任直言,出钱出力花时间培养的医生,不希望被别人借走。
而在医保等制度上,民营医院也存在着诸多难题。国家虽引导社会资本办医,但在实际操作中,这股政策的春风却吹得有些徐徐。南阳市一家眼科医院负责人称,感觉地方放开的手脚并不如国家要求的那么快,配套政策还没有落到实处。“比如省内医保齐全的民资医院数量并不算多。医保一审批下来,病人数量就增加的情况屡见不鲜。如果简化审批过程和时间,会让民资活力发挥更充分。”
而对于除了医院外的其他资源,民资的涉足也尚缺“火候”。如孙长勤所在的公司,正是卡在了“专业”上面。“入资医疗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投入,在后期的管理、建设、产业参与度方面具有太高的专业性,导致很多民资持金却无法进入。”
这种情况在其他地区也屡有发生。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曾有多家医药企业对接新乡市中医院、许昌市人民医院等资源,意图通过资本运作,将医院进行市场化扩展,但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医院方面并不愿意自己呈现出过多的民营概念,同时其又是稀缺资源,这导致资本在涉足公立医院改革中,竞争激烈且不具性价比。”
政策与内修应同步
政策正在吹醒民营医疗市场,但面对民营医疗的社会看法,其自身的内在修为,更显得重要。
“国内民营医疗起步确实不扎实。”上述行业人士表示,由于之前大量资本的一哄而上,国内民营医院“虚假广告”、“过度医疗”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阻碍民营医疗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也让不少民资对入资医疗产生了犹豫。
郑州一家骨科类民营医院负责人黄先生坦言,无序的市场化运作和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降低了民营医院自己的口碑。“民营医院最大的优势在于自身的灵活和多元化,但目前看,内功显然还欠火候,只依靠政策的帮扶,不是长远之计。”
正如其所说,相比目前公立医院凌晨排队挂号的情况,民营医院的就医环境显然要好得多,即使如此,宽敞的就医环境,热情的导医小姐,依旧无法令民营医院的患者数量攀升。
民营医疗机构的特点是体制机制以及考核机制灵活,便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进而‘倒逼’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就像在医疗市场上放了条“鲶鱼”,除了扩大资源供给,还将逐步打破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的垄断,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放开价格、多点执业等举措给医改带来新活力、新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