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养老服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各阶层对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的认识不到位。政府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形势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高。社会各阶层没有正确认识到养老产业的内涵,对养老产业发展途径基本处于观望阶段。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意愿不强,导致社会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投入积极性低,养老服务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严重滞后。
完善养老设施建设,夯实养老服务基础。在城镇化背景下,通过统一规划,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结合当地总人口数量、老年人口占比及人口发展趋势,确定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的需求,通过对当地相关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加强养老地产的设置,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开发新居民区的养老配套用房,争取逐步实现与整体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和交付同步;原有居民小区通过设立养老服务专项资金、以置换或改造方式盘活闲置住房资源等,逐步予以解决;提倡相邻社区、街道之间实行养老基础设施的资源共享,逐步形成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养老形式差异化,增强政策执行效力。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习惯以及养老方式存在着诸多差异,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最佳的养老形式。目前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创新性举措,例如网络养老服务、志愿者养老服务、全托或日托养老服务以及活动中心养老服务等综合化一体化的养老形式受到广泛欢迎。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家养老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社区养老能够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养老的特征和需要,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我国养老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村老年人通常没有相应的养老金,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其担当的角色,发挥政策的导向角色,针对城乡二元结构制定和颁布合理的养老政策,从政策层面不断完善养老金保障机制,使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更加广泛,积极探索适合新型城镇化的养老保障政策。
整合养老模式,助力产业化发展。对养老模式进行合理整合,不断调整养老的结构和方式组合,将养老服务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不断引入相关产业,建设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与老年保险业、教育业、旅游业、食品业、心理咨询业、理财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合作,形成相互联系的产业链,全面满足老年人多样性的养老需求,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产业化进程。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鼓励相关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消费特点的服务项目,允许相关企业依据市场供需关系自主决定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从而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养老服务只有实现“产业化”,才能促进养老服务充分发展,实现全社会养老福利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