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2017年要继续扩大教育公平受益面,加快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督促有关省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政策,为每一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平等考试录取机会。”
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陈宝生表示,促进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今后的任务是加快抬高底部、加快补齐短板、加快完善规则,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
学前教育是教育公平的起点和发展基础,提升学前教育的普惠水平是当务之急。据了解,尽管2010年以来,国家连续实施两期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资源加速扩大,入园难问题初步缓解。但学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普惠性资源依旧不足,幼儿园运行保障和教师队伍建设等相对滞后,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尤其薄弱。“下一步,要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一是抓公益普惠。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对此,陈宝生表示,中央财政安排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地方扩大普惠性资源。二是抓保教质量。推进各地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体系,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力量,强化对各类幼儿园特别是薄弱园的专业指导。
规范乡村小学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推动义务教育向高位优质均衡
陈宝生说,2017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是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升级,从外延均衡到内涵均衡升级。为此,要同步抓好三项工作。一要补齐短板,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力度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各地要强化省级统筹,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切实保障项目用地,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确保全面如期完成改造任务。要落实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小班化改革。教学点虽小,但对保障每个孩子有学上意义重要,今年要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件。各地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年龄特点和家长意见,完善学校布局规划。二要巩固成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对2013-2016年通过国家认定的县(市、区)进行监测复查,对出现超标的省(市)进行约谈、限期整改。三要高位优质,研究制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制度,推动均衡发展由办学条件向办学内涵转变,重点在加强师资、改善管理、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
落实“一人一案”台账 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水平
目前,我国融合教育比例还不高,随班就读残疾儿童仅为一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记者获悉,2017年,教育部将启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落实“一人一案”精准施策,以区县为单位建立台账,逐一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加快发展学前、高中和高等特殊教育,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各地要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比例,在师资配备、医教结合、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提升随班就读质量,避免“随班就读”变成“随班混读”和“随班陪读”。
加强对困难群体困难地区的精准帮扶
陈宝生认为,促进更高层次教育公平,实现共享发展,必须实施更加精准的政策,集中帮扶贫困地区,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要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做好政策衔接。加快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督促有关省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政策,为每一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平等考试录取机会。对留守儿童要给予更多关心呵护。留守儿童大多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是他们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要重点加强对无人监护和双亲在外留守儿童的关心、照顾和救助,让他们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校园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把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绝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推进民族教育全面发展”,要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做好对口援疆、援藏工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更多倾斜。
“年轻父母盼着孩子有更好的早期教育,走出校门的成年人盼着有更多‘充电’再学习的机会,2 亿多老年人盼着老有所学、老有所成、老有所乐。”陈宝生说,善谋事才能干成事,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胸怀全局谋,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定位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陈宝生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新局面,要牢牢坚持“六个根本”,即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以共享发展为根本目标,扩大教育公平受益面;坚持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根本标准,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坚持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根本保障,狠抓教育质量提高;坚持以落实主体责任为根本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