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积金放贷无预警难避 广州市公积金“限额放贷”政策引发公众对公积金使用情况的关注欲罢不能。为此,公积金中心改变常规,日前首次在年内公布当年上半年公积金缴存使用情况。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公积金中心共向2.49万户职工家庭发放贷款122.16亿元,同比下降22.85%。
数据是枯燥的,但又是最有“文章”的。以上数据除了体现出今年上半年公积金放贷规模同比下降的总体特征之外,与相关数据进行相比或勾连起来,则可窥视政策调整程序等方面或存在的问题。按一直以来符合条件准贷的原则和去年全年放贷317亿元的规模,公众或许压根不会想到有“限贷”的一天,而公积金中心公布今年限额170亿元的时间是7月底,每月限贷10亿元的新政从天而降。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同比放贷规模下降两成多为何反而还要“限贷”?而且,全年限额数为何半年过后才公布?
反思“限额放贷”新政,如果公积金中心所谓“基于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初衷可信,公积金缴存使用情况公布的迟缓和政策更改的突然袭击,是不是反映出公积金放贷缺乏计划性、科学性和预警机制的问题?如果能在年初就公布全年放贷计划,每月及时晒出公积金缴存使用的账本,公布额度预警,让需求者能有预判,又怎会造成一些人猝不及防,且出现连续两月新增额度被“秒杀”的异常现象?
从“限额放贷”新政引发众多申请人“抢贷”和吃“闭门羹”来看,可见住房刚需依然巨大。突如其来的“限贷”显然“压制”了部分人的合理需求,与政策初衷相悖,已经导致公众“受伤”并对缴存公积金意义产生质疑。在舆论的持续追问之下,此次提前公开了上半年的公积金缴存使用情况,但仍有“部分数据暂未能公布”。不难看出,公布今年上半年广州公积金实现增值收益14.63亿元,但增值收益分配中包括的贷款风险准备金、上缴财政的管理费和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都还是“糊涂账”。账本不完全公开透明,必然增添公众对公积金管理机构的信任危机。
有必要“老话重提”的是,广州公积金中心目前是否已经陷入自相矛盾的泥潭之中?比如一直宣称公积金“额度充足”、不存在风险等问题,但到今年要推出“仅贷一次”和“限额放贷”政策时,则改口称“资金有限”,若不限贷,到2015年就不能满足首次购房者贷款的需求。这难免有选择性找理由以应对公众质疑之嫌,“‘限额放贷’轮候方式将成为常态”的说服力必然大打折扣。
说到底,根本的问题在于公积金中心必须清楚认识自己的“代管”角色,一切政策的制定须尊重公积金“主人”的权益。只有公积金放贷计划、额度预警、账本公开等问题解决了,才能避免政策朝令夕改的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