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社会保障绿皮书。在安徽、福建等5省市调查显示,受调查的低保家庭中,6成不是贫困家庭,有近8成的贫困户没有享受低保救助。
漏保率错保率仍比较高
该绿皮书引用的抽样调查,来源于2010—2011年,在安徽、福建、江西、河南和陕西5个省的住户抽样问卷调查,涉及15个县级行政区域,90个乡镇,324个行政村,回收有效问卷共8777份,其中低保家庭占23.5%。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的696户低保户中,有436户是非贫困但享受了低保救助的家庭,占到60%以上,而有近8成的贫困户没有享受低保救助。调查结果显示,漏保率和错保率都比较高。随着贫困线标准的提高,错保率大幅下降,但漏保率的降幅较小。
政策实施滋生滥用职权
绿皮书认为,在已经获得低保救助的非贫困群体中,大多数是收入水平略高于扶贫标准的边远贫困群体,但大多数边缘贫困群体并未享受低保救助。
绿皮书称,实践中划一条贫困线很难,在农村计算家庭收入,一直是困扰政策实施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也为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留了余地。
绿皮书建议,要改变目前仅提供事后救助的做法,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平衡作用,使农村贫困家庭获得救助的资格和救助水平,不因地方财力的制约而受到影响。
焦点
农民供大学生需13.6年纯收入
社会保障绿皮书显示,中国教育发展中公共教育投入偏低,现在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以至于近年来大量农村高中生弃考大学。
绿皮书指出,公共教育投入偏低,是教育支出或人力资本投资成为个人或家庭负担持续加重的重要原因。
以高等教育为例,1989年至今,中国大学的学费至少增长了25倍。绿皮书认为,现在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
去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实现占GDP4%的目标。绿皮书指出,要不断提高这一比重,优先保障公共教育投入向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低收入群体等倾斜。
中国社科院昨天发布《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和《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调查显示,近四成人认为养老金过少,甚至不能满足生活需要。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最低200元,最高10000元,最高相差近50倍。
《绿皮书》指出,目前我国以养老、医疗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分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等多种制度,急需整合管理体制,增强社保在实践操作中的公平性与效率性。中国社科院在河南、福建、陕西、内蒙古、重庆五省市的2000份调查问卷显示,在领取了养老金的人中,近40%的人都认为养老金过少,甚至不能满足生活需要。其中参加新农保的人认为不能满足需要的感受最强烈,占78.9%;其次是居民占56%;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只有3.8%认为不能满足需要,但却有53.8%的人认为完全能满足需要。
《绿皮书》还指出,中国教育发展中公共教育投入偏低,这牵制了个人或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以高等教育为例,1989年至今,中国大学的学费增长了至少25倍,现在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农民13.6年的纯收入。
调查发现,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待遇差别较大。福建厦门的被访者在2011年8月领取的养老金最低为200元,最高为10000元,后者是前者的50倍。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中,75.4%的老人养老金在2000元以内,甚至低至200元,仅有1位老人的养老金高于4000元;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3位老人养老金都低于2000元;而92.3%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老人领取的养老金高于4000元,并且无一低于2000元。调查人员特别说明,厦门市养老金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事实上全国的养老金双轨制或许更甚于厦门市。
专家建议
社保缴费率应做适度调整
中国社科院劳动与社保中心主任王延中认为,部分项目之间如果待遇差距过大(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等)实际上扩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失去了社保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鉴于目前我国五险社保费率高达40%以上的制度现状,他建议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基本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要重点考虑中低收入人口和贫困人口的社保需求,并建议适度调整社保缴费率,或探索灵活费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