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人社部负责人对养老金双轨制终将并轨的表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专家表示,现存的养老金双轨制不符合社会的公平正义,而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具备了条件,建议跳过拖沓的试点,直接启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期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金“双轨制”终将并轨的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专家认为,目前分割的养老金制度格局尽管有其历史原因,但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社会公平正义相悖。从现实情况看,实现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对接已经条件具备,建议在明确目标与方向的条件下,不再试点,直接迅速启动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养老金待遇差别大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双轨制”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两者终将“并轨”,国家正进行顶层设计。
对于这一表态,不同群体持有不同态度,这种分歧在现行两套制度存在巨大待遇差的背景下尤其明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目前我国企业职工平均养老金替代率是45%。替代率是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替代率45%意味着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45%,但是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替代率能达到80%至90%,其中,公务员比事业单位还稍高一些。”
但这一差距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事实上,它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由于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企业职工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并最终参与到“缴费型”的养老保险制度中,而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
但是,随着公众对养老金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双轨制”的弊端也逐步凸显出来。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职务、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金也不同。有统计数据称,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二至五倍。
并轨试点停滞不前
对于私营部门人员而言,公务员和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时不用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却能领取高于企业人员的养老金,这是非常容易让人觉得不平衡的。但从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五年试点效果看,事业单位人员对改革普遍抵触和反对。
徐老师退休前是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副教授,属于事业单位的退休员工,她最关心的是养老金并轨后,自己的生活水平是否会受到影响。“因为我们学校分教授几级、副教授几级、讲师几级,我是副教授最高那一级,是4825元,我觉得我们的养老金不是很高,如果再和企业拉平的话,有点不公平。以前我们挣低工资时,也没有人给我们拉平啊,我们也挣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低工资。”
其实,跟徐老师一样对并轨持有谨慎态度的并不在少数。早在2008年,山西、浙江、广东、重庆、上海就在开展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不过五年后回顾,试点几乎已经陷入停滞状态。唯一真正落实试点的广东也被认为“半吊子改革”: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需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但退休待遇仍按原标准执行。其退休金一部分由社保基金支付,另一部分社保养老金与原干部退休金标准间的差额,按原有资金渠道解决,由财政拨款或单位自收自支。而至于其他四地则基本没有动作,至于成效究竟如何,取得了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尚未有全面的信息出现在公众视野。
分析人士认为,养老保险制度缺乏顶层设计,试点准备不足是主要原因。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是一个整体,其工作人员都是依靠国家财政供养的国家雇员,现在要将其分割开来,让事业单位向企业看齐,公务员继续不动,这种取向不仅不能真正化解当前“双轨制”下的矛盾,还会增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公务员的新的利益冲突。
“养老双轨制的改革,说到底是个利益关系的博弈。”郑秉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遭遇到了极大阻力,因为大家认为早参加改革早吃亏,观望的态度十分明显,谁也不愿意带头改革了。”此外,缺乏合理的改革方案,亦是导致这几年来改革呼声很高、行动迟缓的重要原因。
同方向推进路径明确
对于社会上养老金制度“并轨”的呼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并轨”的大方向是明确的,但实际的推进,要考虑两方面情况:
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现行退休养老制度已实行60多年,从以往的经验看,对这类“老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必须是循序渐进的,才能实现制度的平稳过渡,减少社会震荡;另一方面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本身也需要继续改革完善。所以,所谓“并轨”并不是简单地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而是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进,最终取消“双轨制”。
胡晓义称,目前,人社部正在抓紧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并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对此,专家认为,“并轨”要有顶层设计,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一起改。郑秉文强调,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要再做试点,而是直接全面启动。“社会改革肯定要有阵痛,但要减少阵痛的次数,两次就疼一次吧。”
社保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双轨制”解决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为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职工相似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实现缴费义务平等、制度结构相同、待遇计发办法一致。
但他指出,事业单位人员与机关公务员的养老金改革应当同时进行。具体而言,在推进改革时,把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都纳入统一的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比把事业单位分割出来要合理。因为对于公职人员,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人员,他们吃的都是“财政饭”,养老金也是由公共财政来负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公务员与事业单位职工都是政府雇员,服务于同一雇主,不应当分割开来进行改革。
养老并轨的改革路径又应该如何设计?郑秉文认为,应确保三个联动:第一是基本养老金制度改革与企业年金制度改革要同时动起来;第二是事业单位要全部动起来;第三是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要同时动起来,否则,事业单位也是有阻力的。
至于改革的时点,郑秉文认为,越早改革,改革的阻力就越小;越往后,改革的成本就越高,阻力就越大。
郑功成也主张,在明确目标与方向的条件下,迅速启动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时对企业老一代退休人员给予相应补偿,尽快缩小两者之间的待遇差距。无论在哪种制度下都应当实现同一代人的养老待遇走向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