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消息引起全国关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实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上海、浙江、广东、山西、重庆5省市今年将试点。
显然,这是一项牵涉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改革,人们自然议论纷纷。
改革与财政负担
据悉,此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为: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一致,基金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也就是说,改革后的事业单位人员将与企业人员在缴费、待遇、服务实行一体化,事业单位人员缴费额将大幅度提高,而当前享受的退休待遇将从平均30000元/年,降至18000元以下。
我国现在具有和正在享受养老保险的人数约在3─4亿人之间,而城市低收入人员、失业人员以及众多农村人口并没有养老保险。在享有养老保险人员中,分为三个层次:最高的是公务员,其次是事业单位人员,最后是企业职工。当前全国平均的养老金水平分别为32000元/年/人、29000元/年/人、11000元/年/人。其中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差距不大,均接近普通职工的3倍。而这三种有养老保险的人员中,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多数是由财政支付的,个人只交纳很少或干脆不交,而企业员工则分别由企业和个人承担。这种退休收入差距过大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解释,之所以进行此次改革,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30余万,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工作人员超过3500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如果算上离退休人员,这个队伍则可达7000万人,是中国最大的负担。一旦改革成功,国家每年可节省财政开支2000亿元以上。
方案不公引争议
因为此次改革要大幅削减退休养老金,改革的对象是事业单位人员,而党政机关公务员不在其中,很多事业单位人员感到很不公平,十分不满。
教育属于事业单位,老师因此也在此次改革之列。一位教师在博客里写道:改革最大的阻力不是企事业单位,而是机关本身。机关公务员自己不带头,自己做不到,却要求别人这样那样,岂不是拿着电筒照别人,说现成话吗?公务员应该带头改革,做出表率,这样才能服众,改革的阻力自会迎刃而解。
一位名叫「黄金心灵」的网友说:其实,退休养老金改革,包括工资改革,应该努力把企业的提上来,而不是把事业单位的降下去,工资上升才体现出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当然,某些垄断行业的不正常高收入另当别论。与物价和各类服务产品价格的上升趋势相比,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并不高。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过大,是因为企业养老金太低,所以应尽快提升企业人员的退休养老金。改革应惠及百姓,利于国家。公平了,公正了,然后就和谐了。中国为什么总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呢?降低公务员的退休金不是更能减轻财政压力吗?
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认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该依法进行。《教师法》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同级公务员的工资」,按照一般惯例,中级教师应等同于科级,高级教师应等同于处级,教师的退休金也应该一样不低于同级公务员。而且,这项改革不宜把「减轻财政负担」作为重点,而应该把「不该纳税人负担的机构及组成人员交由社会消化负担」作为重点,切实减少一些机关部门与事业单位,集中财力办好应该由财政负担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但在把一些事业单位交给社会时,也要把束缚他们手脚的「管理方式」废止。
民生财政乃大势
笔者以为,财政负担的确是一个问题,不能不考虑。但这样一项牵涉到几千万人利益的重大改革,应该依照程序而来,应该事先交由公民讨论、商议,让大家知道为什么改革,以及改革之目的,在精神和心理上有所准备,避免在社会上造成波动。但是,此次改革,并没有让利益相关的人员参与方案讨论,也未听说方案曾广泛征求意见,让民众知情,至少没有像新医改方案那样让大家讨论一番,而是一下子就「正式下发」,相信许多人的感受,只能用「我有点晕」来形容。
当前,改革方案的细则还不得而知。如果此项改革真像人们预计的那样,实行「一刀切」, 将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向企业养老金看齐,那么很明显,至少就时机而言,是很不适宜的,因为它不利于拉动内需,不利于扩大国内消费能力与市场,将极大地妨碍经济复苏。因为,养老保障的作用,在于消除人们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稳定的担忧,从而促使人们放心去消费。假如此次改革大幅削减几千万人的养老金,使如此众多的人们平添后顾之忧,不敢去消费,这就明显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相违背,等于是在给国家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釜底抽薪。
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严峻的时刻,大批企业破产或倒闭,上千万人失去了工作,要想保持一定的增速并奠定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端赖于内需的增长特别是消费的提振。扩大消费还得靠所谓的中产阶层,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是中产阶层的主体,如果这部分人员中的多数因为养老金改革而不敢或不愿去消费,那么,对经济复苏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今年央视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有一句台词是「人生最最痛苦的是人活着钱没了」,现在「不差钱」和这句台词,已经成为社会流行语。据权威部门测算,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6万亿元以上,与之相比,事业单位养老金只是一个很小的数目,这说明国家财政也在「不差钱」的范围。众所周知,国家财政支出,内含公平公正要义,财政的钱要用在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事项上,民生财政乃大势所趋。事实上,如果要节省国家财政支出,减轻财政负担,可以从许多事情上着手,比如,一年9000亿元的「三公」消费,虽广受指责,却仍然有增无减;还有各地一掷千金的形象工程,包括一些地方政府金碧辉煌的办公大楼,仍在不断上马……各级财政用于这些花费,为何却又慷慨大方呢?
另外,诚如诸多网友所言,仅仅是「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与企业基本一致」,怕是极不公平。政府机关呢?公务员们呢?为什么这些养老金水平最高的人反而游离在改革之外?改革设计者不愿从自我改起,这既增加了改革的阻力,也有悖于和谐。首先应该是公务员带头改革,与企业并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表率。如果说,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养老保险制度上一致了,可机关公务员的养老金水平又大大高于这种「一致」,这显然既不合理,更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