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尽管人口老龄化并非只是我国所面临的社会性问题,但与国外不同的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还伴随着未富先老的特征。据了解,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10000美元,而直到2011年,我国人均GDP才突破5000美元,且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未富先老将为整个社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
人口老龄化提前来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有一组数据引人关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1.77亿人,占人口总量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接近1.2亿人,占8.87%。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7%。人口老龄化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还将对社会的医疗卫生带来诸多压力。对社会而言,随着参保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的不断变化,社保的收支比例面临平衡,造成越来越多的“赤字”和“空账”,影响其安全运行;对个人而言,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抚养系数上升,家庭抚养老人的负担将越来越重。
60岁以上老龄人口规模正不断攀升
尽管人口老龄化并非只是我国所面临的社会性问题,但与国外不同的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还伴随着未富先老的特征。据了解,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10000美元,而直到2011年,我国人均GDP才突破5000美元,且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未富先老将为整个社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
养老金缺口逐渐加大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养老金一直面临巨大资金缺口,目前我国的养老金缺口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部分,一个是统筹账户挪用个人账户的部分,也叫空账。前一部分,相关统计显示,2010年若剔除1954亿元的财政补贴,企业部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入收不抵支的省份近15个,缺口高达679亿元;后一部分,截至2010年底,中国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额1.9万亿元,其中做实账户仅2039亿元,由此导致了1.7万亿元的缺口。
注:收入部分包含政府财政补贴。单从收入与支出的数据来看,目前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总收入仍大于总支出,但财政补贴和不断扩大的覆盖面暂时掩盖了养老金的巨大缺口。(数据来源: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开信息整理) 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近期透露,2011年的养老金缺口“比这个数据还要大”。根据人社部数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城市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 6万亿元。而据世界银行估算,如果不改变目前的制度和模式,到2075年,中国养老金收支缺口的逐年扩大给现行社会养老体制带来严重考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单纯依靠国家来养老的方式并不是万无一失。再加上现行养老制度“广覆盖、低保障”的特点不足以支撑未来有品质的养老生活,想要未来养老安定而高品质,除社保外我们必须提前采取其他措施来保障。
养老设施尚不完善 截至2010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而同期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只有39904个,床位314.9万张,床位占老人总数比例仅为 1.77%。“一床难求”的现象逐渐严重;而另一方面,大量养老公寓却因价格昂贵入住率偏低而出现空置现象,其中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使用率只有 57.8%。如此高的空置率,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子女赡养的养老模式尚在发挥余热,另一方面则是高昂的入住费用不经意间提高了养老的门槛。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民办养老院则价格昂贵,这一现象也提醒我们,养老需要充足的资金,而充足的资金则来源自合理的规划以及早作准备。
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中国老人及空巢老人数量增长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目前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比例的5倍,占世界老年人口1/5,其中49.7%老年人为空巢老人,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农村孤独居住老人也已接近四成。解决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问题成为涉及千千万万个家庭、牵动社会神经的敏感问题,特别是由于缺少精神慰藉、心理关爱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空巢现象所折射除的传统养老方式的困境包括: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有待完善;护理服务亟需发展等。当前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一对夫妇要养4位老人和子女,普遍捉襟见肘,急切需要社会来支持供养。另外,空巢化现象的加剧,也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空巢现象不断加剧,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比”
传统养老模式受到挑战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延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4-2-1”结构的家庭,即两个年轻夫妇要抚养4个老人和1个小孩。“前天”与“昨天”的家庭“正金字塔”结构,在向“今天”与“明天”、甚至是“后天”的“4-2-1”或“8-4-2-1”的家庭“倒金字塔”结构转变。也就是说,以前的养老是“僧少粥多”,相对较容易;而未来的养老则是“僧多粥少”,相对较困难;子女们在面临着创业的艰辛,还要承受养老、养小的双重压力,一旦老人有病,自己就分身乏术。面对这样的现实,光靠子女养老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际上,中国自古以来的“养儿防老”意识已经不占主导,一项调查显示,55.2%的人选择多存钱给自己养老;其次是购买商业保险,占21.97%;通过购置房产为自己“存本”的为15.88%;而养儿防老,仅有6.95%。
慢性病增加养老负担 国内医学专家认为,人口老龄化将导致我国的居民“病谱”由以传染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病为主,其中,高血压、肿瘤和糖尿病的增长幅度最大。目前在老年人口中,心脑血管、代谢、精神、神经系统等慢性病的患病率达71.4%,有42%的老年人患有2种以上的疾病。慢性病的多发意味着更漫长的治疗周期和更为高昂的医疗费用,如果没有良好的保障,还将导致老年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在空巢老人增多而传统式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老年人慢性病症的增加,无疑是对养老资金是否准备充足的又一次考验。
医疗费用水涨船高
据卫生部的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发病率比中青年人要高3-4倍,其住院率高2倍。如此高的患病率和住院率也就意味着老年生活必须准备足够过的医疗费用。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自2009-2011年,我国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分别为152元、166.8元、179.8元,按照可比价格分别上涨6.7%和2.3%;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分别为5984.1元、6193.9元、 6632.2元、分别上涨5.5%和1.6%。而据卫生部官员透露,目前我国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持续4年均保持每年上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