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和个税新政策到底是利民还是坑民?
最近有一则热门消息是关于养老保险和个税政策方面的改革,据报道税延型养老险方案已经基本成型,但仍需报国务院审议,预计最快将在10月正式落地。
税延型养老保险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职工薪阶层买商业养老保险,可以在个税中抵扣,少交一部分个税;不过等到领养老金的时候,还要再把个税补上。接下来轻松保小编带你来分析这项政策到底怎么样?
第一:在职工薪阶层可少交多少个税?
所谓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顾名思义,就是在缴纳个税前免除商业型养老保险保费,延迟到领取养老金时再缴纳相关税收的一项商业保险。注意,这里指的并非基本养老保险,需要向保险公司单独购买。这项政策刚提出的时候,一度还引来了有关上市保险公司的涨停。
第二:具体能抵扣多少个税?
对于一名30岁的工薪阶层来说,假设其工资计税金额(扣除三险一金等税前列支项目后)为10000元,每月购买500元税延型养老险,按照的20%税率来计算,税延政策将使他延后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每月100元,一年即为1200元。30年后,其达到退休年龄,从个人账户支取商业养老金,根据30年后起征点及税率进行缴税。
对工薪阶层来说,根据北京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以8000元的缴费基数计,个人在养老、医疗的支出就达到了803元,1200元相当于一个月个人在这两项保费上的支出。事实上,类似的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曾出台过“健康保险个税扣除政策”。
即今年7月1日起,对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指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
第三:可缓解养老财政压力
专家指出,对于时常陷于风口漩涡的养老保险来说,税延型养老保险还具有更大的战略意义。在国际通行的“三支柱”养老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扮演着“保基本”的角色,而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则起着重要的补充和“多缴多得”的作用。
根据此前《理财周报》报道,当期延迟纳税1元,就可以建立20元的养老保险基金,“税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可为上海带来年均逾100亿元的保费增量,而一旦在全国试点,每年有望带来保费收入2160亿元。
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专家朱明方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曾指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及发展,将对弥补养老资金缺口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而人社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5》就显示,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六省份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黑龙江收入比支出少183亿,辽宁、吉林收支也分别相差105亿、41亿。
而另一个“空账”的现象更引发忧虑。社科院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即“空账”)达到4.7万亿元,而当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只有3.5万亿。
10月商业养老险有望抵扣个税,领养老金时再交个税划算吗?对于个人,从资产的跨期配置来讲,可以激励老百姓来把资产更平滑的分布到以后多年的这个消费上,激励老百姓考虑以后十年甚至退休后的这个养老问题。对国家来说,可以个人,国家,企业各承担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