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1年我国城镇退休职工已达到6826万人,养老金支出1.28万亿元。虽然我国养老金总体收入仍大于支出,但余额中很大一部分来自财政转移支付。
在政府和学界的眼中,延迟养老虽然不能解决老龄化问题,至少可以弥补一下养老金缺口。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在32个统筹单位中(31个省份加上新疆兵团),2010年有15个收不抵支,缺口达679亿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虽减到14个,但收支缺口却高达766.5亿元。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表示,目前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为2.3万亿元,其中社保基金总额约9000亿元,补充养老金为5000亿元,合在一起不足我国GDP的5%。
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姜向群统计,2011年我国城镇退休职工已达到6826万人,养老金支出1.28万亿元。虽然我国养老金总体收入仍大于支出,但余额中很大一部分来自财政转移支付。
根据专家测算,延迟退休可大幅提高养老金支付能力。在过去6年中,参保人延迟1年退休我国可减少养老金支出490亿元,增加缴费230亿元,一减一增相当于多收入720亿元。如果推迟5年退休就能增加3600亿元,按照2011年全国平均水平计算,足够支付2000万人一年的养老金。
退休太早?
提议延迟退休的李宏塔认为,中国职工退休年龄整体偏早,一方面增加国家的养老负担,另一方面也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均寿命达到了74岁以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发达国家职工退休年龄都超过60周岁,有的甚至达到65或67周岁,并且男女退休年龄没有差别。”
据悉,中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按照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男性职工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性为50周岁。而1955年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中将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提高至55周岁,女工人则为50周岁,企业中部分从事特别繁重体力、井下和高空、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可以再提前5年退休。
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也认为延迟退休势在必行,他对记者表示:“1950年代制订的退休年龄和目前的中国人均寿命不匹配。国外针对老龄化或养老金缺口的通行解决方案也是延迟退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指出,在延迟退休这个大背景下,还要考虑提高退休年龄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明确政府在制度转型过程中的责任,解决好不同群体的公平问题。
不患寡而患不均。老百姓普遍反对延迟退休就是因为从1992年起,中国实行两种退休制度:一种是以公务员为代表的“吃皇粮”养老,无需自己缴纳,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另一种是以企业和个体为代表的“自负盈亏”养老办法,由企业和个人按比例缴纳养老金。曾有人建议:如果统一养老金制度,让现有的700多万公务员加入缴纳队列,养老金缺口不就补上了吗?
此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后的退休金与未退前基本相等,唯独企业员工的退休金不及上班时的一半。例如,四个同年同专业同学校毕业的航空行业的73岁正高工,部队退休7700多元,机关退休5900多元,事业单位退休4800多元,企业退休的不足2000元。
中央政府也希望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是收效甚微。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去年年底表示,2008年,国务院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启动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试点,五个省市过了4年都没有出台正式实施方案。“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改革历史是罕见的,也反映了这个问题难度很大。”
陆铭指出,国外公务员退休金虽然也高于普通百姓,但这是为了确保公务员队伍长期稳定的做法,毕竟国外公务员的在职收入并不高。如果政府有决心,中国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双轨制导致的养老金待遇上的社会不公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