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了适应我国80年代后期经济改革和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需要,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开始了一步步的改革,最终建立了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基金相结合的基本养老金制度。
社科院劳动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王延中指出,改革开放之前以及改革开放初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退休金基本没什么差别。因为工资差别较小,二者的发放比例相差也不大。
但为了适应我国80年代后期经济改革和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需要,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开始了一步步的改革,最终建立了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基金相结合的基本养老金制度。按照制度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新人”(1997年之后工作并参保的城镇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大约占统筹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的20%—30%)由社会统筹发放,个人账户养老金来源于个人帐户积累的养老金。
制度设计提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在职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约为50%—60%。目前仍处于新制度建设阶段,1997年之前退休的“老人”和1997年之后退休的“中人”,由于各人帐户积累资金有限,主要是参照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发放基础养老金。这已经不同于改革前的制度:按照在职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退休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由于没有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仍然由用工单位从财政拨款中发放退休金,也即城镇企业退休职工领域基本养老保险金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领取退休金的“双轨制”。
一个改变着,另一个却停留原地。王延中说,针对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制度并未改变,还是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方式发放,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或自有经费,退休前不用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按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并与在岗者工资增长挂钩。多数退休者退休金一般不低于退休前在岗档案工资的7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大多在80%以上,少数特殊贡献者甚至按退休前档案工资的全额发放。
与企业职工参照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领取基本养老金相比,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退休金明显高于基本养老金。其主要原因是两种制度,两种运行机理:企业退休职工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参照的主要是社会平均工资。由于大批非正规就业和中低收入者的存在,社会平均工资一般低于正规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在不同劳动者的收入排序中,社会平均工资是一个平均数,属于中低档,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则属于中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