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和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与政府更加注重老年人群体的老年生活。如何确保我国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最基础的就是要确保其经济宽裕。因此,养老保险成为一把核心钥匙。
进入老年后,你究竟能领到多少养老金?
目前,我国养老金体系仍处于“基本养老独大、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弱小、个人养老金计划几乎空白”的畸形发展格局中。这样的格局将直接导致一代人的养老危机。出现老了以后养老金不够用的尴尬局面。
以现年25岁,65岁退休的城镇职工为例,假设其就业地区在山东地级市,月平均工资为4200元,当地2013年社会平均工资为3584元,每月缴纳8%的社会养老保险费,设个人工资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年增长率均为5%。
根据统计,1980~2013年国内居民平均消费物价指数(CPI)约为5.5%,以此作为未来的CPI假设数据。从长远来看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因此假设该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5岁。
目前基础养老保险计算方法为: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而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内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当年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参保人员本人当年月平均缴费工资与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
该职工退休时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584×(1+5%)^40=25231元,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4200/3584=1.1719,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5231×1.1719=27045元,则本人基础养老金=(25231+27045)/2×40%=10455元。
考虑到未来二十年的通货膨胀因素,对以上数值进行倒算,其本人基础养老金相当于目前水平5500左右。显然,除了最基本的生活开支,很难再支付其他方面开支。而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必须有一笔钱用来支付每月的医药费用。如果以人均寿命75岁算,一生中将有20年的时间收入水平仅能保证温饱,一旦遭遇疾病等意外状况,将捉襟见肘。
人到晚年养老金不够,究竟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尽早最好准备。如果觉得当下的养老金不够,许多人觉得可以多缴纳养老金保险。但缴费额度受制于两个方面:一是要考虑自己工资高低。如果本身自己工资不高,多缴显然也不显示;如果工资较高,也要考虑“缴费工资基数不得高于当地社平工资3倍”的规定。可见,多缴纳也未必可行。针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
首先,如果还未参加社保,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虽然社保不能让我们的老年生活实现“小康”水平,但是至少能实现50%左右的养老金替代率。
在已经购买了社会养老保险后,建议可以额外准备养老储备,增强保险意识。关于养老金的储备,可以采用比较常规的金融工具,如年金保险、基金定投以及股票等。但是考虑到有些金融产品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在投资的时候应该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收支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等情况进行选择和确定,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