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是考验政府的难题,体现民生的热题,而解决这一课题的基本逻辑是民生至上。
虽然我国养老保险目前总体运行平稳。去年全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收入2.33万亿,总支出1.98万亿,当期结余3,458亿,累计结余3.06万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收入2,315亿,总支出1,572亿,当年结余743亿,累计结余3,843亿。但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增加,领取年限增长,以及养老金待遇的刚性增长,养老金收支平衡面临空前巨大的压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稍早时候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未来养老保险基金一部分资金将进入股市。在保障基金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资金投资运营坚持市场化、多元化、相对集中运营及加强监管等原则。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亦表示,资本市场可为养老金提供信息公开、产品丰富、交易便捷、运作高效的投资场所,促进养老金保值增值。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包括养老金在内的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以求增值保值,是正常合理的选择。但在我国,由于沪深股市牛短熊长,行情波动大,相当一部分国人总觉得把养老救命钱投进高风险股市太不保险。因而,养老金入市在我国的障碍,主要是资金是否安全和民众是否心安的问题。养老金入市,必须平衡好“两安”:确保资金安全,保证民众心安。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已有了养老金投资获得稳定收益的经验。据悉,截至去年7月,投资运营一年半的广东1000亿元基础养老金总计收益已达94.09亿。而据审计署审计结果,全国2.7万亿元养老金仅2013年就损失了178亿。前者入市实验,市盈率跑过通胀率,千亿养老金收益近百亿;后者“躺”在养老金账户上,则因通胀率而缩水。
当然,广东经验不可完全复制。要保证2.7万亿养老金资金池丰盈安全,还需设计周详、系统、公开的投资方案。毕竟,养老金入市还存在着中央和地方、证监会和财政部及人社部的多重关系,投资主体如何界定,是让各省自主投资还是设立全国统一体的投资主体运作?目前已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广东养老金投资就是委托这个机构操作。因而,从统一全国社保基金统筹的趋势看,成立全国性投资机构更好。这样可避免各地养老金投资盈亏对冲归零的风险。但这个投资主体,得均衡各地利益,契合民意期待,具有娴熟的专业投资技能。设定投资主体也是复杂的博弈过程,还要解决各地资金池统一归集的难题。养老金入市,选择适当和多元化的投资模式,确保资金安全,人们才会安心放心地将保命钱交予相关机构去多元投资。因而,养老金入市时间表和路线图究竟如何,还有待观察。
笔者以为,养老金入市,绝非简单进入股市,而是采取多元复合的投资组合模式。正如家庭理财,理性保险的投资模式,是股票、基金、储蓄、保险按一定的比例投资。即便在股市治理规范的前提下,进入股市的养老金也应维持在一定比例(譬如两到三成),其他可选择政府债券、企业债券、股权投资、实业投资等投资。
民生至上的逻辑,还映衬出我国养老金的公平难题,不同职业群体养老金待遇不同。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双轨制”已破局,40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要按照比例缴纳养老保险了。但养老金“双轨制”统一,只是形式公平。一者,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资金池虽“放水”较晚,但挹注有力;二者,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待遇有保障,企业职工的企业年金却往往聊胜于无。此外,我国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差别过大。因而,养老金解决“双轨制”只是第一步,最终要破解的是“多轨制”。
不公平还表现在我国养老抚养比逐年下降上。目前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是3.04:1,而在最低的辽宁,已到了2:1。据推算,到了2020年,全国养老保险抚养比将下降到2.94:1,到2050年更下降到1.3:1。加上我国养老金统筹层次低,各地区之间无法横向调剂,加剧了社保的碎片化程度,地区间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差距对财政补贴形成巨大需求。
解决养老金不公,不能采取平均主义。否则,又会落入计划经济时代的窠臼。养老金制度的理性设计,不是简单的双轨或多轨合一,而是内涵公平。譬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真正的公平是先解决权力法定法治,摈除权力特权,实行阳光收入。而将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队伍剥离开来,大幅减少财政供养的人头费,也是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