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养老金、积蓄、子女、商业保险、政府保障多种养老途径中,民众有信心依赖政府保障的仅占20%。这验证了龙永图先生“中国养老问题不能全指望政府”的观点。
在开始讨论之前,我们先问另一个问题:政府的生存靠什么?与之相关的最为基础的问题是,政府是什么?
这是一个常识性的话题,看似老生常谈,但却直接左右着我们正确的思维。
制度经济学对政府的逻辑起源作了明确的回答:民众的自利行为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为防止公共悲剧的出现,需要一个将外部性内部化的组织。大部分民众作为主人,委托另一部分人从事公共品的提供,并为此提供经费。政府就是这部分人的集合体,而税收就是经费。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众是主人,政府是仆人。主人养活了仆人,而不是仆人养活了主人。所以,在连政府都是民众养活的背景下,讨论养老靠政府还是靠个人,违背了基本的前提。
之所以有人认为政府为我们提供养老,是一种假象,或者是一种幻觉。参与的养老保障的实质不过是:在若干年后,政府返还民众在退休前每月所强制缴纳的养老保险。强制缴纳养老保险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有即期消费最大化的倾向,如果年轻的时候消耗掉人口红利,年老的时候必然形成养老亏空。个人的市场风险必然转化为公共的风险。作为公共风险最后的承担者,政府为了避免上述悲剧,会强制人们在保有人口红利的时候参加养老保险。只不过是随着时空的变化,我们忘记了从政府那里拿到的养老金原来就是我们自己的,而形成了一种幻觉。
如果政府是一个可信的承诺者,是一个好管家,我们大可以放心地将养老金托付给他。但是,我们很难保证管家是一个可信的承诺者。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监督不力等都有可能是这个管家的特征,这是理论上的论述。养老金缺口8000亿等事实则是实践中的证据。
我们并不是反对民众参加政府的养老保险,而是提醒大家注意以下问题:
养老是个人的事情,政府必须尊重个人的选择。如果不能证明强制的缴费比个人自我养老更有效率,政府就不应该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障体制是不是每个公民所期望的呢?此为其一。
其二,在强制缴费难以改变的背景下,政府必须保证其为个人代办养老具备高效率。这首先要保证养老金的安全,其次要保证其增值。一方面需要政府信息的公开,以接受民众的监督。另一方面,则要从技术上选择专业的人才进行运营。
其三,即使政府是一个好管家,个人也不能过分地依靠政府。政府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财政的手段来提供公共产品,其间利益的重新分配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那些付出多于收获的人才希望政府包办,以达到浑水摸鱼的目的。这实质是一种隐性的剥夺。减少管家的责任,可以更好地体现主人的权利与义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这历来是通行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