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松江叶榭镇堰泾村,一排排错落的农家老宅院正被翻修一新。重阳将至,一所被称作“幸福老人村”的养老场所即将落成,让当地老人很是期待。据悉,致力于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就近养老问题,让农村老人足不出户也能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幸福老人村”项目在完整保留农村老宅原样结构的基础上,探索通过内部设施改造和功能植入,在市郊乡村建设一座“更接地气”的养老社区。
“幸福老人村”有个正式名字,叫“上海叶榭社区堰泾长者照护之家”。项目启动之时,就规划首先为本村以及临近农村的老年人提供24小时照顾护理、日间照料托养、居家养老等服务,并尝试让已享受政府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农村老人也选择在此集中养老。
目前,“幸福老人村”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分5个区域设置床位49张。房屋内部设施,均按照本市养老机构建筑设计标准进行,涉及无障碍设施、智能呼叫系统、一键式电话等,公共空间各区域还安装有红外线监控等,以确保老人活动安全。户外,房屋附近的部分闲置村民自留地,将规划种植绿化和农家小菜园等,根据时令实现季节性播种,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田园劳作”之所,耕作物亦兼具观赏性和食用性。村屋四围,原有的河道、竹林等也被保留,规划成景,供老人散步休闲。
从农村留守老人的需求出发,“幸福老人村”打破了传统养老服务模式,在运营模式、选址和出资等方面都进行新的尝试。堰泾村这些房屋设施,以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为主,主创者将农民闲置下来的宅基地住房租用下来,按照日金折算,也为出租者提供了一个增收途径。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建造经营,皆委托由第三方负责,设施配置资金均由社会组织出资完成,政府只扮演监督和指导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社会组织的经营活力。该项目因此获批为2015年度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和2015年松江区重点项目。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留守老人比例增多。在项目启动之初,“幸福老人村”主创者就开展了一系列调研。项目负责人之一蒋秋艳告诉记者,仅在叶榭地区,常住人口4.91万人,60周岁以上老人就约有1.32万名,远超过人口老龄化标准线。子女迁居城区或长期离家,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但不少农村老人却宁愿“独居”也不愿离村。同时,农村老人经济负担能力相对较弱。如何让他们以较低费用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这是农村养老模式必须解决的问题。
幸福老人村的探索就在于,让一批有养老需求的老人在“不离村”的条件下,延续最熟悉的生活方式,得到最大程度的养老条件改善。为使养老收费标准降低,主创者正在争取引入更多社会资源参与,通过与公益组织合作,让专业的志愿者介入关爱老人的生活陪护、精神陪聊等全过程。接下来,还将设立公益活动基地,定期举办老人关爱活动,设立集中服务窗口;与学校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定期开展帮扶活动;引入绿植培育项目,让有精力的老人参与绿植小盆栽养护,再经过公益义卖形成资金储备,用来减免养老服务费用等。目前,也已有企业通过资助方式参与“幸福老人村”建设。
此外,“幸福老人村”的陪护类岗位,还将优先聘用本村或当地的适龄劳动力,入选者将接受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增强养老队伍专业性,以缓解农村养老队伍资源紧缺问题,同时也为本村劳动力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对此,有关业内人士表示,倘若这一系列方式适用,今后或将在更多农村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