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美国的汽车巨头纷纷宣布倒闭,国际金融市场仍处于动荡之中,实体经济也经受了巨大的打击。
中国虽没有美国以及欧洲收到的影响那么严重,但是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下降、出口严重萎缩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严峻考验。这次经济危机使人们意识到改变中国传统的投资出口双驱动的增长模式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拉动内需也就成为了政府和各界关注的焦点。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它一方面使得居民的预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居民不得不保持储蓄以备将来的需要,从而收入中很大一部分进入了储蓄而没有进行消费;再加上由于新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人们普遍预期社会保障支出将上升,从而导致居民的预防动机不断增强,储蓄倾向加重,消费需求下降。这两个方面都影响着中国的消费需求,而且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下降,从1979年的87.3%降到2007年的39.4%。因此要拉动内需,当务之急就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居民减少后顾之忧从而敢于消费。
众所周知,社会保障是以维护社会公平、提供社会福利为目的的政府行为,而在它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时,也会通过改变受保者的预算约束和福利状况影响个人的储蓄、消费和投资等微观经济决策,进而影响到经济运行中的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形成,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关于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尔德斯坦(Feldstein,1974)研究发现,社会保障并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绝对的正的或负的影响。他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了社会保障分析,认为养老保障既有资产替代效应,即养老保障能够作为私人财产而减少储蓄,又有退休效应,即为了维持或提高自己老年的福利水平,个人在就业时期更多地储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到底增加还是减少私人储蓄,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大小。随后又有很多学者据此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诸如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其资产替代效应远高于退休效应,明显抑制了储蓄水平,虽然促进了即期消费,但却造成物质资本积累缓慢,进而延缓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近20多年始终处于不断变革之中,国内学者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越发重视,而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实证研究分析的却并不是很多。董拥军、邱长溶(2007)以1989年至2003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进行了研究,协整分析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关系,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崔大海(2008)采用1978-2006年的数据,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研究我国财政社保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认为经济增长促进了财政社保支出的增加,而财政社保支出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笔者在费尔德斯坦的“不完全短视”社会保障收益模型基础上,引入中国社会保障的“统账结合”制度,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和实证研究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为了研究社会保障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经济增长率为因变量,以中国31个省人均产出增长率、财政支出比率、劳动参与率、固定资产投资率、经济开放度、各省人均GDP的自然对数为因变量简历计量经济学模型,经Eviews软件得出回归结果及结论,即中国的社会保障金支付比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社会保障金支付比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均产出增长率增加3.718235个百分点。
研究结论在某种程度上为进一步理解和分析中国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根据本文得出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以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现状,足以证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
第一,根据我们的结论,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因此应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社会保障在城镇居民中的覆盖比率。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较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虽然我国的全部社保支出与包括社保基金在内的大口径财政支出的比重在1999年超过了20%,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以2001年为例,德国是我国的2.2倍,瑞典为1.97倍,英国、法国、意大利都在1.8倍以上。”(崔大海,2008)
第二,应打破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特有的二元结构,将社会保障推广到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努力实现将全体国民都纳入其中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走下历史舞台而新型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广大农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十分强烈。而且,我国农民处于收入的下层,他们的社会保障收入将会绝大部分用于消费,因此可以刺激农村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第三,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目的是调节收入分配,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这一职能,加强社会保障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通过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增加低收入居民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从而扩大居民消费。而现实情况是,相对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却在不断下降(张继海,2006),表明中国在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方面不断弱化,并没有充分发挥出社会保障在调居民收入分配和缓解社会矛盾方面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第四,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社会保障资金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些处在社会保障“边缘”的人群,如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城镇社会成员(如多数的个体劳动者、小企业及私营企业的雇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从来没有进入过正规就业渠道的无业人员等),要建立覆盖面更广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促进居民消费和储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第五,针对“空账”的问题,我们应该用社会保障税代替社会保障费,保证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我国现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在2004年底累计达到7400亿元,且每年以1000多亿元的速度增加。可见社会保障需要的巨额资金,仅靠国家从现有财政收入中支付是很难满足的。而社会保障税的征收将有利于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的征收力度,加强社保资金的管理,提高征收效率,降低征收成本。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