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
十八大新闻中心12日下午举办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民生领域工作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杨志明表示,党的十六大以来这十年是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一个时期。十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在六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初步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
杨志明说,十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在六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第一,促进就业取得突出成就。
第二,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
第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快速发展。
第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第五,工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不断完善。
第六,劳动关系总体稳定,有力维护了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国务院已部署推进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杨志明在回答时指出,党和政府从制度层面努力加以解决农民工的户籍问题、住宿问题,以及技能提升问题。国务院已经作了部署,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工进城落户。
杨志明指出,党和政府从制度层面努力加以解决户籍问题、住宿问题,以及技能提升问题。维护权益主要是努力做到“十有”。第一,进城有工作;第二,劳动有合同;第三,上岗有培训;第四,干活有报酬;第五,参保有办法;第六,住宿有改善;第七,维权有渠道;第八,生活有文化;第九,子女有教育;第十,发展有目标。
中国的农民工现在有2.5亿,其中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有1.5亿人,农民工通过辛勤的劳动,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改革发展增添了活力。他们盖起了城市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建设了城乡之间纵横交错的道路桥梁,制造了畅销海内外的优质产品,支撑了城市基本的生活服务。可以说,农民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经济增长放缓对就业影响显现 采取有力措施应对
杨志明在谈及中国就业情况时指出,目前经济增长放缓对就业的影响开始显现,从长期来看,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
会上有记者提到,在中国经济出现了放缓的一些迹象下,就业会不会受到影响?对此,杨志明表示,目前经济增长放缓对就业的影响开始显现,今年1-9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城镇新增就业增幅从4月份以来有所下降,岗位需求有所减少,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有所增加。从长期来看,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今年,高校毕业生近700万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相互交织,给就业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对此,杨志明指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第一,要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互促共进,既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给你举个例子,近三年来,每年家庭服务业都能新增100万个就业岗位,发展家庭服务业还有很大的空间。
第二,我们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中小企业就业。
第三,我们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解决中国就业的主渠道,可以说,发展有小则活,收入有小则快,就业有小则多。
第四,大规模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许多农民工现在都是普工,要成长为技工,现实的选择是技能培训,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仅仅是设备技术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对农民工培训实施“168”计划,一年培训600万人,给予每人800块钱的培训补贴。大学生到企业、到科研项目见习,也给予当地最低工资80%左右的生活费补贴。
“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要下决心走出一条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同步发展的就业新路。”杨志明说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国医改已进入深水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之鑫今天指出,当前医改已经进入了一个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也就是社会上或者记者们经常讲的深水区,相信再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一定会朝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再迈进一步。
朱之鑫指出,当前医改已经进入了一个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也就是社会上或者记者们经常讲的深水区。为了进一步深化医改,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医改规划,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
一是健全全民的医保体系,
二是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的制度和基层运行的新机制,
三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
住建部部长:2013年保障房开工数量或达600万套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党组书记姜伟新答记者问时表示,2013年保障房建设预期开工数量不会低于500万套,“有可能在600万套左右”。
姜伟新介绍称,中国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展顺利,中央政府定的是“十二五”期间要建设3600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2011年已经开工了1000万套,今年开工了700多万套,明年计划开工数量正在研究当中。预期开工数量不会低于500万套,“有可能在600万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