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撰文指出要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引起民众极大反响,某网站的投票中超过七成的网友反对开征,认为会增加民众负担。但有专家认为,其实开征社保税可以理解为从目前社保费改为税,一般不会增加民众负担。
持允而论,社保税并非新税种,而是由以前的“费”改成“税”,并且,施行社保税制度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一种体现。
最关键的是,开征社保税,不仅不会增加民众负担,还富有积极的现实价值。诚如专家所称,一方面,因为“税”的开征更具有法定强制性,有利于保障社保体系的资金来源,夯实我国社保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由“费”变“税”,意味着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来源扩大,资金支出要同步纳入财政支出范畴,并将打破各省的“各自为政”形成全国统筹。
既然是好事,为何舆论哗然,有高达七成的网友持反对态度?应该说,产生这种“误读”固然与网友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有关,但更与相关部门没有详细解读、缺乏深入有效的普及相关知识有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公众谈“税”色变,不是凭空而生,而是源自一种固有的焦虑与恐慌心理。
税收具有“返还”的性质,最终是要通过国家财政预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等方式用之于纳税人。而事实上,民众之所以对税收颇有微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缴了税,却并未享受到相应的社会福利。此外,民意焦虑也与国家税收的流向不明有关。近些年,我国税收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成就骄人,但与此同时,公众对税收是如何具体开支一直难以获悉。公民纳税是用于购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品,如果纳税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品,自然心怀焦虑甚至不满。
在开征社保税的问题上,开征社保税会不会加重民众负担,会不会治标不治本,如何确保社保税的公平性?对这些问题,公众存疑也是正常,应当进行充分的信息公示,让公众充分地参与到论证中去,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公众参与才是回应质疑的一剂良药。
税收不仅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还要造福于民,让纳税人“心里暖”“眼前亮”。显然只有真正做到这些,公众才不会心存疑虑,对开征社会保障税,也会欣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