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中石化系统30万名职工与单位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下称“协解”),被一次性买断工龄后推向社会,自己负担社保费用。而一次性补偿金在“8万-11万之间”,这些钱令他们现在“真的活不下去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呼吁国家给予政策支持,解决中石化协解人员的养老问题。
而据时代周报调查,8万-11万元的补偿金,仅是这些活不下去的人的“上限”,河南原县级石油公司协解人员的补偿金大部分不超过2万元。
“真的活不下去了”
“一些人没有工作,住在棚户区,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今年全国两会政协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发言说。他建议解决国有企业的社保欠账。
13年前,2001年前后,中石化进行减员增效、改制分流,有30万名职工与企业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按傅成玉的说法,当时实行的是买断工龄:根据工龄、级别,中石化给了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一次性补偿,费用在8万-11万之间。
《中国青年报》于今年3月10日报道了傅成玉的讲话,“按一个月3000元,(补偿费)3年就可以花完”。这批当年的下岗职工还得自己承担缴纳社保的费用,全国各地,最低的一年要1.3万元,最高的省份可以达到2.6万元。
傅成玉说,经过人社部、财政部和国资委的许可,中石化现在能够替一部分人解决临时性工作,做清洁工,做门卫。但是按照当地政府的标准,一个月只能拿800-900元钱。有的买完保险只能剩下147元钱。
调任中石化之前,傅成玉从来没有听说企业还会有“维稳办”,一年里能收到一两封告状信就不错了。但来到中石化后,他却经常遇到下岗老职工上访、堵路甚至堵公司的情况,总公司下面的一个机关单位就被“围了三次”。
傅成玉组织座谈会,见了一些老职工代表。他发现职工们“真的活不下去了”。
历史欠账,事出有因。
中石化内部人士分析,当时为配合公司上市,中石化压缩人力成本、减员力度非常之大。
据中石化云南石油总公司文件《关于云南省石油总公司、股份分公司“十五”期间暨2001年减员增效工作的实施方案》显示,云南石油总公司2000年获批的正式职工控制指标为8201人,减员分流任务是45%,为3691人,接近云南总公司职工的一半。仅 2001年,全省石油系统就要减员1640人。
2001年4月23日的《北京石油报》刊登《减员必须增效》一文:“据初步测算,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每年共减员分流8万人,当年可核减工资总额4.75亿元,再加上各种社会保险,当年可节约人工成本9.12亿元,以后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14.24亿元,四年就可收回减员分流所支付的费用。按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十五期间共减员分流28万人计算,五年可以节约人工成本107亿元。”
该文显示:“从2006年起,每年就可节约30.8亿元,相当于集团公司1998年全年的利润总额。可见,减员分流是投入产出比最高、"投资"收回最快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