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机构垂直化管理:一场上下级的微妙博弈 “当前社保经办机构存在的种种问题,最让百姓不满的是碎片化的社保政策,出政策的是人社行政部门,但最后参保人会把这些不满都记在社保局头上,社保经办机构承受着难以承载之重。” ]
推荐阅读 关注微信查买卖点
迅速了解个股压力支撑位,买卖点…[详细]
香港假钞恐慌
三利空PK五利好 恐慌性杀跌泄露多头底线 周末消息面偏空 新华社紧急刊文派定心丸 长江经济带箭已上弦 三类股扬帆黄金水道 “举牌”概念潮起 各路资本逐鹿A股市场 京津冀将成协同发展火车头 6股卷土重来 泽熙三种新“玩法” 与"宁波帮"抱团作战 全民社保正在把中国的社保经办机构推向一个改革的十字路口——继续这样“小马拉大车”走下去,终有一天会不堪重负;或者通过体制性改革使经办机构成为独立法人团体,从人社行政部门分离,使其成为责权对等的机构。
虽然诸多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多次呼吁社保经办机构应该去行政化,成为独立自主运营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国家在行政体制改革中已有政事分开的要求,但这一建议在现实中却不易推动,人社行政部门对自己的“儿子”舍不得“放手”。
“经办机构本应该是参保人的代言人,社保基金的经理人,基金安全的维护人,而现实中它却是行政部门的被管理人,这种错位导致经办机构无法达到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对此,社会保险人士和商业保险人士都有同样的看法。
缺乏“话语权”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地方人社厅局与它的“二级单位”社保局之间的关系“微妙”——很多地方社保局和人社局之间事权职能、责任边界不清晰,工作中常有“尴尬”。
某基层社保局长孙谦形象地说,“当前社保经办机构存在的种种问题,最让百姓不满的是碎片化的社保政策,出政策的是人社行政部门,但最后参保人会把这些不满都记在社保局头上,社保经办机构承受着难以承载之重。”
孙谦说,社保经办部门在一线是最了解政策的可行性和参保人的实际需求,如同一位老护士,她的实际经验要比年轻的医生还要丰富,但社保机构缺少话语权。
很多时候社保经办部门甚至没有政策知情权。
地方社保系统的人士表示,他们现在受到的最大压力就是前台工作的压力,因为人社部门出台的很多政策都是先发布后出细则,社保经办部门并不比老百姓知道得更多更早。
记者在调查中得知,这些年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出台的很多政策虽然是惠民政策,但却对地方基金的可承受能力考虑不足,政策的可持续性堪忧。比如连续多年上调企业职工养老金,这对很多地区的养老保险基金形成了比较沉重的负担,一些欠发达地区甚至今年3月份上调完养老金之后,当期的养老金发放就出现了缺口,不得不向上级申请调剂金。
令地方社保官员更加困惑的是,行政部门出台的养老金政策向高级技术人员倾斜。一位社保官员向本报记者介绍,当地平均养老金才2500元左右,但如果一个人有高级工程师的职称,他一个月就可以比别人多拿600元、800元或是更多,是养老金的24%至32%,而他们交的社保费并不比别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