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构建高水平社保制度
7月1日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4)》出版暨“十三五”社会保障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社科院的民族研究所的课题小组人员和来自北京高校的专家学者各围绕“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和“‘十三五’社会保障发展”两个主题展开研讨。
编辑部主任单大圣对绿皮书的内容做了简要报告,他指出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在调节收入分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指出,我们的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绿皮书指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高度重视与之相关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从制度自身看,社会保障体系不仅仅是资金筹集、管理和发放的金融问题,还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的提供及管理问题;从人民群众的需求看,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公众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多层次、个性化、项目数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从经济设计发展的外部要求和挑战看,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劳动力和社会成员在城乡之间频繁流动等,社会矛盾逐渐增多,人们对社会保障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主要是资金的筹集、运营和发放的金融过程,而各类社会服务则需要在资金运行过程中把重点放到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上,服务的数量以及布局、分配也至关重要,因为这关系服务的效率,更关系服务的公平性。因此,各类社会服务更需要平衡资金保障、服务提供和福利服务权益公平、公正的“大三角”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走过了曲折的过程。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社会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事实上,在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为全体国民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不仅要解决好历史欠账问题,还要适应国情变化的挑战,同时需要突破很多体制机制障碍。
据悉,社保绿皮书研究成果是以课题组为载体。从2001年开始,社保绿皮书已走过13年,出版了6本社会保障发展报告绿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