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工资上涨 有多少人收入“被下降”?
作者:傅蔚冈
最近,全国各省市陆续公布了2014年度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与上一年度相比,该数额有着不同程度增加,不少省市的增幅甚至超过10%。面对上涨的平均工资,社交媒体上一片吐槽之声。在往年,绝大多数人的反应是“被平均”,似乎这个数字和个人没有关系。甚至有媒体认为,“别太把平均工资当回事”。
但平均工资真的和我们没有关系吗?并不尽然。因为平均工资是职工社会保险征缴标准的依据,一般来说,平均工资公布后,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也将随之调整。按照现行有关规定,职工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社保缴费工资基数。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
这意味着,对于工资达不到平均工资60%的职工来说,要按照高于本人工资的基数进行缴费。也就是说,在平均工资和缴费基数连年上涨、而个人工资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这部分人的实际到手工资是变少的。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悖论:平均工资上涨,但很多人的收入“被下降”。
这部分的人数是多少?一个可供佐证的数据是,2011年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财政部有官员表示:“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很多人将此讲话解读为:“财政部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中国只有8400万人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二是中国只有2400万人的月薪在3500元以上。全国还有13亿的人月薪在2000元以下。”
当然,只有2400万人缴纳个税的说法并不正确。因为在现有的个人所得税法下,个税收入包括工薪所得、经营所得、劳务报酬等三大类,分别适用不同税率。2400万是指工薪收入纳税人数,其他两大类9项收入的纳税人群肯定为数不少。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机制是以企业代扣代缴为特点,缴纳个税的主体是城镇正规注册的工商企业,而农村仍以家庭为经营单位,所以很多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农民未被纳入缴税体系。就在财政部官员表态缴纳个税人数减至2400万的2011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391万人,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6284万人。2400万人的月薪在3500元以上,这意味着只有大约9.13%的城镇职工月收入是超过3500元。
职工平均工资上涨,有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就是,政府可以以此获得更多的社保收入。据人社部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412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5531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8593万人,离退休人数约占总参保人数的25.18%;而2010年底,这一比例是24.04%;2000年,这一比例是23.84%。14年来,离退休人数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这意味着政府要面对不断增加的养老支出。
需要注意的是,这几年离退休人数所占比重的缓慢增加是城镇职工参保人数不断扩面的结果。以上海为例,2011年6月,原本强制缴纳的来沪就业人员综合保险变成强制缴纳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也正是如此,从2010年到2011年,上海市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增加,由542.87万人猛增为926.93万人,增长率几乎达到70%。
为什么要不断扩面——— 即增加缴纳社保人数?因为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体系下,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是由在职人员所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来支撑的。但在离退休人员退休金不断上涨的当下--养老金已经连续11年上涨,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养老金支出,除了扩面之外,另外的办法就是增加每个职工的缴纳额度。在社保缴纳比例不能提高的前提下,提高缴纳基数和拓展上限就是可行办法。
尽管社保部门从未公布过按照社保最低基数缴纳的人数,但我们还是可以尝试着做一下评估。以重庆为例,2013年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为488.13万人,征缴收入422.31亿元,可以计算出平均每个职工每年缴纳8651.59元,折合每月720.97元。根据28%的总缴费比例,可计算出缴费月基数为2575元,而2013年重庆社会平均工资为4252元,按照下限60%计算则为2551.2元。这意味着重庆绝大多数职工是按照最低基数缴纳社保的。事实上,这不仅是重庆一市的情况,而是全国大多数省市情况的写照。这也意味着大部分职工的实际收入可能会随着平均工资的上调而减少。
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的是,当前社会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主要为规模以上企业人员,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并没有纳入进去。缴费基数上调后,低收入人群的社保个人缴费比例会更高。
如果再考虑到中国总劳动人口在不断下降,这意味着今后在职职工的压力会不断增加。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16-59周岁的劳动适龄人口总数为91583万,比2013年减少了371万,这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第三年绝对数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