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和政策整合是关键(观察者说)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彭希哲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再生产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必然结果。它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概莫能外,差别只是出现的早晚和进程的快慢。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生育行为的相对稳定,回归到传统社会的高生育率和大家庭模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现代医学及生命科学有望得到新的突破,人类寿命进一步延长的可能性将会不断增大。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总体上是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正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
尽管人口老龄化首先表现为一个人口结构变化的问题,但其影响却是如此的广泛和深远。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制、劳动力市场、储蓄、税收、投资、消费和产业结构乃至整个经济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冲击,影响社会的阶层分布与代际关系、城乡与区域结构、家庭模式与文化传承,并对国家职能、社会稳定、政治发展等产生重要作用。虽然那些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庞大和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规模、“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迅速的经济社会转型以及“敬老尊老”的文化传统等因素,不同程度地放大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使得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任务更加艰巨。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将不亚于工业化、城市化等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与社会革命, 但目前我们对这种挑战还缺乏必要、及时的准备, 还习惯于沿用传统的观念和指标来评判老年人口和老年问题,习惯于在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逻辑下寻求应对之策,将公共政策局限在如何为老年人口提供经济支持和社会服务等领域。这显然是不够的。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如果仅仅从年龄考虑,今天的老年人在文化知识、身体状况、工作能力等方面都与传统意义上的老年人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我们的公共政策体系还没有反映出这些巨大差异。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更新各种涉及老年人的社会观念,以此作为整合中国老龄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人们对于人口老龄化的最大担忧在于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现在已开始下降,并会呈现一个长期下降的趋势,但收获人口红利的机会窗口依然开启,我们还有机会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整合来应对这一挑战,不过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此,应当适时调整生育政策, 及时延缓未来劳动力人口总量和比重下降的势头;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人口的人力资本,实现以更高的劳动力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替代不断减少的劳动力数量。此外,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劳动力人口减少问题极其重要的途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口在体力上无疑会处在日趋不利的阶段, 但他们的智力、经验和社会资本等却并不一定会同步衰减。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不是简单的延长退休年龄问题,还需要其他一些制度创新。
未来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对我国国民医疗保障和养老金支出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充分利用改革发展的机遇期,在深度老龄化到来之前建立和完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发达国家曾经推行的“福利国家”制度由于老龄化的进程而陷入困境并不得不进行改革,这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前车之鉴。我国是在经济未发达、就业不充分和社会保障未完善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这要求我国寻求一种更加多元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一个老龄化的社会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但也蕴藏着不可忽略的机遇与活力。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创新的理念和整体的制度设计,整合相关的公共政策,在我国国情与东方智慧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国人在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模式,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