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城镇居民医保、调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在过去的几个月 农村低保、城镇居民医保、调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是2007年社会保障领域的三件大事。虽然在制度实行之初,都明确了财政承担的比例,但财政补贴在实际执行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仍是有限的
农村低保、城镇居民医保、调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在过去的几个月,长期以来的社会保障难题从各方面取得进展,这些制度全面建立之后,将惠及超过3亿人。
之前,这些制度长期停留在政策争议的层面,最大的原因是财政投入不足。但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央财政收入从不足1万亿元,到了今年预计超过5万亿元。但如何形成社保投入的正常机制,而不会重蹈以往“有钱就多投,没钱就欠着”的覆辙,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投入大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9月22日举行的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第二次年会,为近年来的社保投入算了一笔明细账。从1998年到2006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总支出(不含卫生经费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支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城乡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支出)由596亿元增长到4362亿元,年均增长28.3%,明显高于同期预算内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占财政支出比重从5.52%提高到11.05%。
其中,全国财政对“两个确保”、“低保”和就业的补助支出2006年达到1475亿元,是1998年的11.3倍。卫生经费从1998年的41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320亿元。
中央财政安排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从2003年的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14亿元。农村医疗救助支出从2003年的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3.2亿元。2007年,中央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30亿元,支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然而,即使近年来社会保障投入有了如此大幅度的增长,但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乃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据王军透露的数据,2006年社保支出占国家财政比例是11.05%。在西欧、北欧这些高福利国家,财政的45%以上用在社会保障上;美国财政也有1/3以上用在这方面;我国香港仅卫生福利局和教育统筹局两个局的支出就占到财政的50%以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社会保障投入不仅应该随着GDP的增长不断增长,同时必须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在“十一五”期末应当达到20%,超常规地提高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应当成为衡量国家财政公共性的核心指标。
欠账多
郑功成认为,中国财政迄今依然未能很好地承担起应当承担的救助城乡低收入家庭和支持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责任,除财政投入偏少之外,社会资源动员也不足。目前,社会资源日益丰厚,个人财富加速积累,但慈善公益事业却十分滞后,市场机制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出来的作用同样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这一切其实都与现行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的缺失直接相关,投入不足的局面不改变,真正意义上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将遥遥无期。”郑功成说。
农村低保、城镇居民医保、调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是2007年社会保障领域的三件大事。虽然在制度实行之初,都明确了财政承担的比例,但财政补贴在实际执行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仍是有限的。
比如,自2005年起到今年,国家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月人均养老金从714元提高到963元,但它仅为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55%,仍大大低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再比如,在农村低保制度建立上,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0亿元,其他依靠地方财政筹集。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坦言“钱太少了”,根据他对城镇低保制度的研究,如果主要依靠地方财政,农村低保将很难走下去。
唐钧认为,中央财政即使不能像对城市低保一样承担70%以上的责任,最低也应该投入到150亿~200亿元,这样才能保障这一制度的可持续性。
“三倾斜”
王军表示,为了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受社会保障”的目标,各级财政将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基础。“财政社会保障投入要向农村倾斜、向人民群众最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倾斜、向支持机制建设和体制创新倾斜。”王军说。
近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的事项包括,逐步提高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助标准;加大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投入;支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在前四年连续提高养老金的基础上,落实好今后三年连续调高,逐步缓解“待遇差”问题等等。
在王军看来,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的筹资机制,应该推动和健全更具刚性的筹资机制,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管的效率。在经济高速发展、国民财富快速积累的今天,如何多渠道地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认为,当前应该切实推动国有股权划拨尽快实现。
如果全国社保基金能够通过多渠道特别是国有股权划拨,达到2万亿元的规模,年收益率保持在5%以上,每年就有1000亿元的流量收益,就可以在不动用本金的前提下弥补社会保障的动态需求。近日传来的一个消息是,《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已经明确指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除了用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支付国企改革成本等之外,“必要时,可部分用于社会保障等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