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各地在破解公积金“提取难”方面出台了不少举措,让人们对这一制度的改革增加了更多期待。运行20余年来,这项重要制度对推进住房市场化和住房保障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自身也逐渐暴露出功能弱化等问题。公积金改革应加快前行。
目前,各地公积金的主要功能还是发放购房贷款。不过,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房价收入比趋于悬殊,公积金对职工购房提供的支撑力也相对下滑。尤其是大量面临首付困难的职工,实际上无法使用公积金购买住房,对于租赁、装修、物业支出等多元化的住房消费需求,公积金给予的支持不够“给力”,在材料审核、标准设定等方面规定的要求,更是设置了种种门槛。
此外,公积金在保值、风险管控、公平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9498亿元。这近万亿巨款,均以普通存款的形式存放在银行。数据还显示,过去10年职工个人公积金账户加权平均存款利率仅为1.89%,比同期平均CPI低1.07个百分点。各地公积金管理信息不共享,也使防范“骗提骗贷”等资金安全风险存在困难,一旦出现不测,公积金将面临巨大数据风险。而不同行业之间公积金缴存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差距,则不断冲击人们关于社会公平的底线。
关于公积金改革的呼声近年来不可谓不强烈,但条例修改、制度完善等工作却进展缓慢,创新工作更是明显滞后。以公积金条例的修改为例,现行的公积金条例是2002年修订。10多年来,房价已翻了几番,修订条例呼声高涨,但未见实质性动作。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公积金制度正处在创新转型的重要时期,改革是发展的唯一出路。公积金制度是否能保持生命力,就看是否跟得上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这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规模巨大。通过住房保障帮助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成为市民,平稳地融入城市生活,这既对公积金制度适应住房多样化需求提出了新要求,也对进一步提升公积金覆盖面和使用效率、完善投资运作模式、加强组织管理等提出了新课题。
根据住建部的部署,今年下半年将在全国开展加强和改进住房公积金服务专项督查工作,通过督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住房公积金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上海于27日公布了改进公积金提取及使用的新政策,比如提高公积金支付房租、物业费额度,规定申请人无需提供收入材料证明,提取支付推行“冲还租”等。类似措施在多地亦有推出。
人们期待,公积金制度的改革能冲破阻力,加快推进。当下应加快其创新转型,健全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和多元化住房消费需求的机制,更好地帮助解决住房问题,保障社会公平,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公积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