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医保卡进全民健身场所
建议代表:周新龙
核心提示:对于医保卡个人账户闲置不用的市民而言,能用医保卡进出全民健身场所,绝对是好消息。人大代表周新龙则称之为“花钱买药转化为花钱买健康”。
现状:按照规定,合肥不满45周岁的职工,按照职工本人缴费基数的3%划入医保卡;45周岁以上的,按照职工本人缴费基数的3.5%划入。按照参保者年龄、收入不同,个人账户每月会增加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医保卡个人账户上的钱,主要供参保者看病和买药,用于住院治疗时抵销个人承担部分的费用,缓解就医压力。出国定居、应征入伍等6类人群,可用个人账户取现。但其他参保者只能到指定药店,刷医保卡买药,严禁做其他用途。
建议:在这次“两会”上,周新龙再次提到医保卡的使用范围。“一年下来,个人账户上积攒了好几千块钱,这笔钱能做很多事情,变成‘闲钱’未免可惜。”周新龙想到了全民健身场馆。周新龙建议,能否将医保卡和全民健身场馆有机结合起来,刷医保卡就能去健身,不仅把“闲钱”动用起来,更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健康。
“在外地一些城市,已经有刷医保卡健身的先例。”周新龙认为,此举对全民健身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双向转诊”应畅通无阻
建议代表:张春雷
核心提示:“双向转诊”看似很美,实则阻碍重重,突破上下转接的壁垒,还得下一番真功夫。
现状:2011年10月,合肥市卫生部门提出要出台引导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政策,尽早实现“小病”首诊在基层、康复保健回基层、农村70%的病人和城市50%的病人在基层就诊的目标。目前,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与三甲医院签订了对口扶持和“双向转诊”协议。
建议:“双向转诊”的初衷是方便老百姓看病。可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双向转诊”无法畅通。张春雷将看到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现行医保政策规定:患者出院后,二次住院要间隔15天。”张春雷认为,此规定造成上转的危急重病人,经上级医院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无法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连续的康复治疗。比如脑出血、肢体偏瘫等患者,最佳的治疗时间为六个月以内,否则错过黄金治疗时机,对病人的康复造成影响。
“医保中心支付住院费用,实行一个医疗机构经费统筹包干,超出总量部分自理,同时要求门诊刷卡一百人次,才能收治九个住院病人。”张春雷认为,此规定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住病人,因为多收病人,一旦医保中心拒付住院费用,那么住院病人产生的费用就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承担。
“社区‘双向转诊’工作没有相应的医保优惠政策。”张春雷举例说,对需回社区康复的下转病人,可减免住院门槛费或提高报销比例,通过优惠政策,引导患者选择社区医疗机构。
张春雷建议,“双向转诊”的壁垒应早日打破,才能将政策落到实处。医保中心应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调整和完善现行医保政策,从政策层面推动“双向转诊”。
“小不点”城中村变身公园
建议代表:柯漫雪
核心提示:接下来的5年,合肥的城中村改造将再掀高潮。大湖名城,已经不缺乏大刀阔斧办大事的魄力,但在城中村改造这件大事上,多用上一点智慧,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现状:比较集中的城中村或棚户区由于面积较大,重建改造或是商业开发还比较容易,但对于那些独栋或只有几栋房子的老旧居民点怎么办呢?而且这样的居民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也没有被纳入进来,等于是“两头都不靠”,如何让这些居民住得更舒心呢?
建议:柯漫雪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调研。她举例说,在濉溪路99号有一幢平房,现住有居民12户,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因建筑年代较早,现在已经非常破旧,下水管道经常堵塞,特别是到了雨雪天气就存在安全隐患。受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此处因地形狭小不适合单独改造开发,连片开发也难以实施。
针对这一问题,柯漫雪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于那些地块较小、房屋已是危房不能再进行维修改造的居民点,政府部门是否可以采取一些变通的办法,对这些居民进行安置。危房拆除后空余出来的空间,如果不便于进行开发,可以进行绿化改造,将其变为小公园,或是建成停车场,也可缓解老城区停车难的问题。
对于那些有维修价值,且较长一段时间内也不能够改造的危旧楼,建议参照老旧小区整治方案,列入专项民生工程,设立专项资金,分步进行维修加固,以解决迫在眉睫的安全隐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