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不能“以包代管”
对于医院简单“包干”,将指标定额下派给科室、医生的“以包代管”做法,人社部门是“坚决反对的”,“如果有医院这样做影响到患者的诊疗,就不配承担医保任务。”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表示,医院必须提供给患者最适宜的治疗,“任何政策都不能导致基本医疗服务质量受到影响。”
探索更科学定“指标”
实际上北京对于总额预付制的考核管理,是同医疗行为、患者满意度等挂钩的。如果医院在此方面考核不达标,即使“花钱”控制在指标范围内,也会按一定比例扣减指标金额。
对于如何更科学合理地确定“指标”,令医院不至于承受过重压力从而影响患者诊疗质量,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近日表示,北京正在对此进行探索。比如综合考虑病的复杂难度、结合绩效评估等。
据悉,目前北京共有33家二三级医院已试点总额预付制,今年试点有望再扩大。记者获悉,这33家试点医院总额预付制“指标”的执行情况,有望适时向社会公布。
总额指标该不该“包干制”?
昨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医院简单将总额指标“包干”给医生,这种“以包代管”的行为是人社部门坚决反对的。他提出,医院应该通过精细化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而不是简单地为医生下达任务指标。
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表示,医保部门对医疗机构进行控费,是合理的,也是国际惯例。如果对医疗费用总额不加以控制,医疗机构会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因此,任何一种医保支付方式,都会控费,但只是对不同患者群体,适应性不同。无论哪种控费制度,压力在医院,最多是科室,要按病种设计更合理的诊疗路径;不会分解到具体某个医生。但从目前网络上热议的微博内容来看,医院采取了简单粗暴的办法,把医保控费压力强加在每个医生身上,应该是医院内部管理问题。
“指标”是否影响患者就医?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表示,目前北京所有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都已实行总额管理,也就是都会有“指标”。作为医保基金的一种管理手段,管理的对象是医疗机构,而不是医保病人。即使医院用光了管理指标,也不存在医保就一律不能报销的问题。
北京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实行按项目结算,即医疗机构发生的医保应支付项目,由医保基金给予支付。实行总额管理后,结算方法没有改变,医院发生的超过总额管理指标的部分,医保基金仍给予支付。因此,总额管理不涉及医疗费用结算方式的调整,不会影响对医疗机构的结算,更不会影响个人的就医和医疗待遇。
但不少业内人士提出,“控费”恐使患者的医疗质量下降,有可能“控”掉合理的医疗费用,造成患者该看的病、该得到的医疗服务没有得到。
制度设计如何规避负面效应?
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近日表示,北京正在对完善总额预付制进行探索,比如综合考虑病的复杂难度、结合绩效评估等因素,更科学合理地确定“指标”。
实际上,对于医保总额预付试点,北京已明确写入医院须规范医疗行为,做到合理检查、用药,并特别提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参保人员。
根据规定,实行总额预付制的医院在试点期间,除了要依据“指标”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外,还要接受一套和诊疗行为、患者评价相关的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医院门诊和住院的人次,次均费用,住院与门诊比例,药品、耗材、自费占医疗费用比例,群众满意度等。
如试点医院发生的医保应支付费用未“超标”,将能领取“指标”的全部金额;否则,还会按一定比例扣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