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6年底,北京市将建成约50个医疗联合体,每个医联体的成员之间将实现互认医保。12月12日,北京区域医疗联合体工作会召开,这是最近10天内,北京市第二次召开医联体“推介”会。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透露,单纯依靠加床位来缓解患者连年增长的模式将被打破。为了推进更合理的分级就诊机制,未来一段时间五环内公立医院将不再增加床位。同时,本市将根据不同医联体的设备情况、服务水平专门制定略有差异的转诊标准。三级医院和区县卫生部门的“考核指标”也将随之发生变化,首诊率降低有望成为标准之一。
天坛医院将加盟医联体
一般情况下,一个医联体由一家三级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作为核心医院,相关三级、二级及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合作医院组成。目前,本市已有3个医联体,包括去年建立的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友谊医院医疗共同体,以及今年初成立的世纪坛医院医联体。
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朝阳区和平谷区都将进行组建医联体的试点,为2014年全市各区县试点推进提供基本参考。明年6月底前,城六区每个区都将有两个医联体运行。其他郊区县实现1个医联体运行。2015年年底前,城六区每个区运行的医联体将超过3个。其他郊区县按区域规划再增加一至两个医联体运行。2016年年底前,有医联体签约空间的区县可继续“释放能量”,争取达到辖区居民全覆盖。
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路明介绍,人民医院、天坛医院等三甲医院近期都将加入医联体。“这项工作由各区县卫生局牵头,旨在统筹安排。如果单纯靠医院自愿组合,难免会出现资源分布不均,一些联盟资源薄弱的情况。”基本药品目录有望修订医联体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重重考验。比如按医联体建设的初衷之一,是建立合理的分级体系,使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居民首诊率不断上升,实现首诊在社区、预约在社区、慢病用药在社区、康复在社区,分流大医院就诊压力。然而患者到医保定点医院看病有限制,这会不会成为医联体转诊的一道门槛儿?
路明介绍,医联体内转诊不会受到这种限制,每个医联体的成员之间医保互认。“我们还会建议三级医院尽量使用国家基本目录内的药品。”这就可以避免病人因部分药品只限在三级医院使用才能报销而不愿意转往社区医院的情况。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制定转诊标准。路明解释,这个标准不会是死规定,而是为每个医联体量身定制。因为不同的社区医院检查设备等条件不尽相同,总的原则是不能贻误患者的病情。医联体在建设中还面临着管理、技术、价格、财务等方面的挑战,目前各相关部门正着手研究问题解决的办法。各区县年内摸清医疗家底儿今年年底,各区县将先摸清医疗资源的家底儿。之后,相关卫生部门根据这些资源,规划设置、组建医联体,并负责监督运行质量。
市卫生局表示,最理想的状况是患者首诊全部在社区医院完成,三级医院的门诊量出现大幅下降。而目前大部分三级医院的盈利完全依靠大量的门诊,住院收入甚至呈现“赤字”。
方来英说:“发展医联体,并非要把社区医院变成大医院的分诊台,这是一个联动的整体,必须相互配合,发挥最大作用。”目前,本市每年就诊患者数量增长幅度都超过10%,为了缓解这种供需矛盾,本市近五年来累计增加了1万多张病床。虽然目前全市的病床数已达10万张,但仍难满足需求。
随着医联体的试点,这种现象已开始慢慢发生变化。截至11月底,北京朝阳医院及其辖区内10家医院组成的医疗联盟共从朝阳医院下转康复治疗或延续治疗的患者571人;从医联体成员单位上转的疑难、危重患者共947人。同时,47名来自朝阳医院的专家被派往成员医院出诊,共诊治过2万人次患者。医联体内医院接受朝阳医院专家查房310次,共有1245名患者得到了朝阳医院专家提供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