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保社保知识早报:
算或不算,养老金就在那里,不增不减——这是很多人对于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看法。诚然,养老金深奥的计算公式加之让人看来难以触及的规则条款,让人们不得不敬而远之。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城市工薪阶层尤其是企业职工来说,养老保险每个月都确实地和他们发生着关系,而在面临难以逃避的退休时,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更是扮演着难以替代的角色。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由3个部分(层次)组成。第一部分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第二部分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第三部分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其中第一部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社保养老金,企业职工每月缴纳的养老保险和这一部分直接相关。被称为社会基本养老金的这一部分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3部分共同构成。
这里的基本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不是一个概念,基础养老金只是社会基本养老金的一部分。
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也称社会性养老金,它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的计发办法,基础养老金是以职工退休时上年度地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之和的平均值(即两个数之和的一半)作为计发基数,缴费每满1年(含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到月)发给1%。
简言之,决定基础养老金多少的因素有:被保险人退休上一年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及个人月平均缴费工资。这2项的水平越高,基础养老金也就越高。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是退休人员历史缴纳的养老保险转到个人账户上的金额的本息合计。计发月数指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时根据退休职工的年龄来计算的发放养老金的月数。
通俗些讲,人们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将在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内完全发放。如某人55岁退休且退休前达到了规定的缴费年限,那么他个人账户内的养老金将分170个月(14年零2个月)全部发放。目前,我国的养老金计发月数是由平均寿命与退休年龄的差决定的。
注:实际计发月数以每个地区制定的政策为准。
随着退休年龄的推后,养老金计发月数呈现递减。在个人养老金账户内金额一定的情况下,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每月相应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越高。可以看出,68岁退休所对应的计发月数几乎为58岁退休的一半,这意味着,一个人68岁退休比其58岁退休每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多一倍。
但68岁这个数字不免让人唏嘘,年近古稀才去享受退休的晚年生活就为了每个月多拿一倍、本就属于自己的养老金,实在有些得不偿失。可以理解成:早退休意味着少交几年养老保险,早领几年养老金,每个月少领一些;晚退休则意味着多交几年养老保险,晚领几年养老金,每个月多领一些。
注:如果生存年限长于平均寿命,超出计发月数的养老金会由社保局从统筹基金里划拨出来进行补贴,因此不必担心个人账户“领光”后无钱可领。
过渡性养老金
对新制度(统账结合)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员来说,由于其在此之前的工作年限期间没有养老金个人账户,因此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中没能体现这段年限的劳动贡献情况,因而其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不能简单用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而应再加上没有个人账户年限期间的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就解决了一部分人没有个人账户年限的养老金问题。
过渡性养老金包含2部分,按视同缴费年限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和按实际缴费年限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与基础养老金类似,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基数与月平均缴费工资相关,此外,还和享受比例(缴纳养老金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相关。
算算你的养老替代率
人们可以通过退休后养老金的数额与退休前工资数额的比率,看出养老水平的高低,这一比率就是业内用来衡量一个人养老品质的关键数据——养老金替代率。比如,一个人在职时的月薪为1万元,退休后每月领取养老金4000元,那么他的养老金替代率就是40%。据测算,以一个“标准人”(以职工平均工资为平均缴费水平,缴费满35年),退休时拿到的退休金为其在职工资的59.2%。
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提出,养老金替代率最低目标为55%。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进行了测算。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养老金替代率为72.9%,2005年降至57.7%,此后则更是一直呈下降趋势,到2011年,这一数字降至50.3%。社科院专家表示,近年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已经低于50%,这意味着,人们退休后领到的养老金,连在职时工资的一半都不到。
关于养老金替代率高低反映出的退休对生活水平的影响,国际上有公认的区间:养老金替代率高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生活水平;在60%~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这一衡量标准适用于大多数工薪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