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2005年,中国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5项保险基金总收入加起来接近7000亿元,总支出则达5400多亿元,收支相抵还结余近1600亿元。而在整个“十五”期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8639亿元,累计结余3900多亿元。据计算,“九五”期间的结余也有368亿元。
有关基本养老保险,有一个说法是缺钱,致使现在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对于目前的个人帐户空账规模,我没见到一个权威的统计,根据一个最大胆的推算,有社会保险以来的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累积到现在,已超过8000亿元。但在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后,我对上述说法产生了一些疑问。如果个人账户亏空真的达到如此规模的话,怎么在“九五”和“十五”期间还会有养老金结余呢?
我估计,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亏空是有的,因为从现收现支的企业养老转到现在的社会养老,没有历史积累,但空账规模累积到现在绝不会有几千亿元之巨。因为越到后来,随着参保人数和缴费数额的增多,结余也就越多。比如“十五”时期比“九五”时期就多结余3532亿元,几乎增长9倍。截至2005年12月底,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7444万人,比2000年底增加3826万人,增长28%,而同期养老金增收127%,后者是前者的4倍多。由此推算,假如“十一五” 时期参保人数和缴费额同比例增长,结余只会越来越多。
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无的放失。前不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2006年开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这意味着你退休以后能得多少养老金完全取决于你缴费多少,是你自己而不是国家承担起你的养老责任。
从社保发展的历史看,国家财政是社保制度的经济基础和最重要的支撑力量。西方国家社保基金的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我国目前社保基金的来源虽然很大部分也靠财政拨款,但问题在于,国家财政所占份额明显偏低,仅相当于整个财政收入的12%左右。尤其是在中央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地方财政却处于缺位状态。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地方财政拨款仅相当于中央财政拨款的10.8%,以致形成了企业找政府、地方找中央的非良性格局。政府并不是没钱。这些年来,税收增幅远高于GDP增幅,2005年中央财政收入超过3万亿元。之所以没有把更多的钱投入到社会保障上来,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政府还是一个生产建设性的政府,大量的钱都用在经济建设上。
毫无疑问,政府理应担负起更大的养老责任,这既是政府的道义所在,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体现。政府不应借口财政困难,将本该自己担负的保障人们养老的重任卸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