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下称《报告》)对外发布,其指出,提高职工养老储备水平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尤其是尽快推出“税延个人养老账户”,让职工自己参加账户投资增值。事实上,年初至今,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简称“递延养老险”)被屡屡提及,据称其年内或出炉。据悉,递延养老险就是“投保人在税前列支保费,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税款”,对消费者有一定税收优惠,而对保险公司而言,则将是千亿级别的保费蛋糕。
“减税养老”体系渐成
近日,参与《报告》研究工作的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对媒体指出,递延养老险的税收优惠政策将在年内出炉。这也意味着,递延养老险试点在酝酿8年之后,迎来全面落地。
在我国的养老体系中,作为“兜底”的基础养老保险,是由个人和企业共同缴纳,免税政策已经在我国实行十余年;针对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个税递延优惠,也已实施了近两年时间;如今,对于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递延养老险也将跟上。这意味着,我国三支柱“减税养老”体系渐成。
有分析人士表示,“考虑到期间物价上涨因素,这能起到个税‘减负’作用。虽然政策在推出初期未必立竿见影,但整合养老保险三支柱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商业养老保险一般分为传统险、分红险、万能险与投连险。早在今年年初,投资咨询机构美世就对可能将进行试点的递延养老险产品形态做了猜想,“考虑到养老保险长期储蓄的目标,应暂不会开放投连险产品。”该机构进一步指出,“未来递延养老险产品定位于契约型产品的可能性较大,即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签订相关保险合同,风险收益双方共同承担。”
全国将现千亿级保费增量
在全面落地之前,递延养老险已事先在上海试点。据悉,上海递延养老险方案将产品定为契约型,产品形式为万能型、分红型保险,采用EET的税收递延模式。在税收优惠方面,上海方案定为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共享税前列支额度,其中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税前列支700元,企业年金账户可税前列支300元。
“税前列支的额度由企业代扣代缴,然后参与保协或政府指定的价格便宜、保障范围和保障责任都比较公允的险种。”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递延养老险不光有利于扩大商业养老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还可以延迟个税到退休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降低当期个人税负。有保险公司测算,试点预计为上海带来每年超百亿元的保费收入,推广到全国则有望带来千亿元级别的保费增量。
虽然不知道广东地区将来的试点产品类型和税前列支额度,但也可以大概了解到这项政策落到投保人头上的税收优惠力度。据新快报记者测算,在不考虑“五险一金”的情况下,月薪1万元的应缴个税为745元。而在递延养老险落地后,假设税前列支额度为700元,应缴个税变为605元,每个月可以少缴纳140元。
受前述消息的影响,二级市场上的保险股近两个交易日有所躁动。前天,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均强势封至涨停,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分别上涨7.36%、5.54%,而刚被纳入保险板块的西水股份也录得5%以上的涨幅。昨日,5只保险股涨跌不一,仅新华人寿大涨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