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保险关系到参保职工的切实利益,拿熟知的“生孩子不花钱”政策来说,去年就让约2000名合肥职工受益。
1月15日,记者从合肥市人社局了解到,受二孩政策的影响,生育保险基金出现缺口。全国多个城市已调整了生育保险缴费比例,合肥近期很有可能将跟进。
实惠:去年两千余人“生孩子不花钱”
随着医疗成本的不断上涨,如今生孩子动辄就要近万元费用。自2012年6月1日起,合肥市人社局启动“生孩子不花钱”服务活动,作为一项创新惠民的生育保险政策,“生孩子不花钱”让中低收入家庭能够无忧生育。
目前,合肥市“生孩子不花钱”的定点医疗机构已达到21家。定点医疗机构公开向社会承诺,在确保生育医疗质量的基础上,执行新的结算标准,控制生育医疗费用上涨趋势,做到生育医疗服务“不花钱”,不向参保人收取与生育有关的其他生育医疗费用。所谓的“生育医疗费用”,指的是分娩期间所必须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药品费、基本床费费、基本护理费、麻醉费等所有生育费用。政府结算标准是定点医院生育医疗总费用顺产为3000元、助娩产3500元、剖宫产为5000元。自愿剖宫产保底结算3000元,生育当期并发症合并症据实目录内结算。参保职工直接选择到“生孩子不花钱”定点医院备案,即可享受到相应待遇。以前选择非试点定点医院生育的,要转入“生孩子不花钱”定点医疗机构只需在生育前办理生育备案变更手续即可。
记者了解到,“生孩子不花钱”生育保险政策,近年来受到参保职工的欢迎。2014年,合肥市享受生孩子不花钱政策的人数,已经超过2000人,占全市总生育人数的10%以上。
现状:生育保险基金多月出现缺口
包括“生孩子不花钱”政策在内,职工享受生育保险的待遇,是建立在生育保险基金的基层上。截至2014年10月底,合肥参保职工达到90.64万人,女性职工人数为39.22万人,而全市生育保险收入累计2.087亿元。生育保险基金看似庞大,但支持同样可观,当前出现的问题是,生育保险基金已连续多月出现收支缺口。
“2014年1月,全市生育基金收入为2400万元,基金支出为1945.06万元,当月收支结余的455万余元,直接滚入累计结余中。”合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合肥市当前的政策,用人单位按在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作为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基数,按照0.5%到1%的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算起来,职工每月需要缴纳的生育保险费用只有几十块钱。因而,跟养老保险基金比起来,生育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并不多,去年1月累计为7724万元。
确保职工能够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前提是保险基金的正常运作。可是,去年以来,生育保险基金首度“告急”。记者了解到,去年2月份,生育基金当月亏损10.76万元,次月情况有所好转,结余164.83万元。可是,去年4月至12月,生育基金连续9个月出现亏损,单月最多亏损达到657.84万元。目前,合肥的生育基金历年累计结余为4000多万元。按照亏损的态势,仅够当前再维系支付亏损6-8个月!
原因:“二孩政策”冲击最为明显
生育基金连续多月亏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支出在不断增加,而收入却在减少。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二孩生育政策的开放,对生育基金的冲击最为明显。
近年来,合肥新增人口增多,生育量年年攀升。去年1-10月,全市生育备案通过20275,其中二孩备案量为2184人,占到总数的10.68%。跟2013年相比较,去年全市生育备案月均增加了662人。“去年,自1月份到10月份,二孩备案一直呈上升趋势。”合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9月份二孩备案313人,占到总数的14.79%,10月份二孩备案295人,占到当月备案人数的15.04%。与此同时,生育保险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保功能,生育津贴标准逐年增长,也加剧了生育基金的支出。拿去年来说,合肥新增人员生育津贴较上年提高471元,按当期最高待遇标准发放给了职工。
生育基金收入减少的原因,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合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企业漏报、瞒报、不按时足额为所有员工缴纳等,尽管查处力度不断增强,但这些不法现象仍时有发生。在费率不变的情况下,费基减少同样导致了基金整体收入减少。此外,由于合肥市生育带孕享受政策取消了“等待期”,带孕参保问题也危害基金的运作。
对策:多地调整缴费基数合肥或跟进
受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生育保险基金出现“萎缩”,这种现象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存在,是需要直面的客观问题。从外地经验来看,2013年,杭州市将主城区职工生育保险缴费比例,由0.8%提高到1.2%。南京市则设定10个月的生育保险待遇享受“等待期”。
针对当前出现的收支缺口,合肥市生育保险政策是否会进行调整?“人社部门已向政府提交报告,申请调整生育保险费率。”合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经过详细的测算,如果将生育基金结余率维持在10%上下,就可以应对二孩生育政策风险。就合肥的实际情况而言,如果将缴费比例由0.8%提高到1.0%,生育基金月增收将在530万元左右,勉强能够缓解当前的月亏损。
除了被动调整缴费比例,还有那些方法能够让生育基金活起来。“将生育医疗费用全部纳入医疗保险结算,应该说是一种可行的办法。”该负责人介绍说,女性20-50岁主要的医疗需求是生育医疗,缴纳了职工医疗保险以后,但与生育有关的医疗保障方面却基本使用不到。从近两年全省的情况来看,各地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量大,如合肥市就达到20多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城镇自由职业者缴纳了医疗保险费,生育医疗费用却无法报销。因此,该负责人建议,合肥可以考虑创新模式,将生育医疗费用全部纳入医疗保险结算,从根本上化解当前生育基金的压力。
新政:1月起需在享受期前参保
合肥是否会调整生育保险缴费比例,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不过,为了缓解生育基金的压力,合肥市已经在政策层面“出手”。今年1月1日起,合肥正式施行生育保险新政,职工需要在待遇“享受期”前参保,才能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拿到补贴。
参照南京、杭州、芜湖、马鞍山等地的做法,结合合肥市的实际情况,自2015年1月1日起,职工在生育保险待遇享受期(产前6个月至生育津贴享受期满截止日)内参保的,职工应享受的生育保险各项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生育保险基金不再支付。同时,在生育保险待遇享受期内中断缴费的,自中断缴费之日起不再享受生育保险各项待遇。中断缴费后补缴的,补缴期发生的职工生育费用也由用人单位比照合肥市生育保险政策承担。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新政,参保人员不妨将其跟南京、杭州等地实行的“等待期”比较。所谓的“等待期”,是参保人员连续缴费若干个月后,才能享受到全部的保险待遇。如果不满10个月,生育津贴和一部分补助则需要由用人单位来承担。拿南京的生育保险政策来说,设置的“等待期”是10个月。
从新政的出发点来看,是为了缓解当前生育基金的压力。与南京、杭州等地相比,生育保险新政相对宽松,方便参保者能够更快享受待遇。早在2008年,合肥市取消了漫长的为期12个月的“等待期”。此次实施的新政,在内容上与“等待期”很接近,不过时间则变成了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