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举行的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祝均一被免职。
今年55岁的祝均一,此前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和劳动保障局局长。同时,据称祝均一也辞去人大代表资格。祝均一是上海近年来被“双规”者中级别最高的现职官员。
半个多月前已经传出祝均一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但直至目前,亦无明确官方表态祝均一所犯何罪。任何官员在公开媒体上出现了被“双规”、“调查”的消息后,其结果均不脱窠臼:免去一切行政职务、接受刑事处罚、开除党籍。
按惯例,这是祝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前奏。
“我们只接到这样的回答:严重违反财经纪律。”上海社保局有关人员如此对记者表示。
然而上海各部门的动作,已经明确指出了祝均一犯事路线图。
借出鸡给别人生蛋
与祝均一同时犯事的还有神秘富豪张荣坤。张荣坤于2002年突然高调出现,并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成为《福布斯》2005年中国富豪榜第16位。在2002年前,张荣坤的从商经历无任何出彩之处。目前已经可以明确的是,祝均一所犯之罪,就是挪用社保基金32亿于张荣坤,而张荣坤也利用这笔资金通过一系列收购,成为超级巨富。
截至2006年6月30日,张荣坤旗下的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简称“福禧”)总资产为136.2亿元,总负债82.4亿元。张荣坤持有“福禧”6成股权。
在“福禧”层面上,没有任何违法迹象,惟有资金来源会让阅读其报表的人羡慕此公司有一位异常大方的小股东——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此公司慷慨的29亿元不计回报的增资(2004年增资20亿,2005年增资9亿),使“福禧”在收购过程中有了必需的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仅是“福禧”的小股东——占5%。在2003年“福禧”收购高速公路资产急需资金的时候,上海沸点投入股本金,当时占到公司45%的股权,此后的29亿的增资,则是以资本公积金的方式进入“福禧”的,也即,根本未投入分享“福禧”的股权。到了2004年,上海沸点及其他两位自然人股东将股权部分转让给张荣坤。但29亿的资金,仍然在被“福禧”无偿占用。根据记者现场采访发现,上海沸点的办公场所寒酸,与其几十亿资金无偿借出的豪放举动难以联系在一起。
目前,祝均一案发后,上海方面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成立了由高级法院、公安、工商、财政、社保、金融等多部门组成的社保违规资金处理工作小组,力争依法全额追回违规操作的社保基金。目前,“福禧”的相关资产已实施诉前保全,有关违纪资产得到有效查处。
8月10日,“福禧”短融券的评级跟踪机构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再次发布有关上海“福禧投资控股公司10亿元短期融资券的不定期追踪评级公告”——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已收到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书:因借款合同纠纷,法院已应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提出的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依法裁定查封、冻结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福禧投资、昆山福禧现代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相应财产。
实际上,“福禧”与社保局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其资金来源基本为股东投入及银行贷款。在官方部门的资产诉前保全的动作下,已经可以证明上海沸点的资金来源无疑就是目前流传的被祝均一挪用的32亿。
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评论道:“从‘福禧’的资产结构来看,就知道此公司来头不一般:其资产结构及收购标的,只有国有的国字号企业才能做到;而与‘福禧’关系非同一般的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也是‘福禧’的主要贷款方,贷款余额达58亿元;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短期融资券,‘福禧’拔得头筹码,而且也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承销。”(张荣坤的资产列表详见附表)
“傻瓜才看不出这家公司的背景。”这位人士说。
无疑,张荣坤的大金主,就是祝均一。目前没有迹象表明祝均一与张荣坤有什么密切来往,祝均一冒天大风险帮助张荣坤的动机让人难得其解。可以肯定的是,以祝均一的能力,是帮不到张荣坤收购到那么多极有战略价值资产的。而这一事件的背后迷雾有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清晰起来。
改革的传奇人物
祝均一其实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是新闻人物。
在知青回城的大潮中,祝均一从遥远的黑龙江一个叫逊克的小县城刚回上海时,被分配到所属的淮海路街道生产组,和大妈大婶们一起剪塑料管子,而他的天赋在这个生产组里就得到了巨大的发挥。
在他的率领下,由生产组改制而成的“上海卢湾区春雷电讯厂”,成为了上海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在机关干部一个月只能拿5元奖金的年代,这家以生产收音机的工厂工人平均奖金能够达到30元,春雷在1983年的时候就创造了年利润140万的“奇迹”。祝均一迅速在上海成为改革的旗帜性人物,他的故事通过各种演讲报告、《解放日报》和《文汇报》的宣传报道受到更广泛的关注,祝也出尽了风头,劳动模范、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接连而至。
祝均一有一个故事,流传甚广:他选择在当时上海最高档的上海宾馆和客户谈生意,4个小时花销700元——这在1980年代初期的中国大陆,是一笔近乎天文数字的款项;他的理由很简单,只是想让大客户认同一个小小街道工厂的实力。
当时的祝均一还敢于打破多种在意识形态领域尚属于桎梏的条条框框:力主多劳多得、坚决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而中国在1978年确定了改革开放之后6年的时间,即在1984年11月才开始城镇的经济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举动就是工资浮动制。祝均一胆大,胆大到了20多年后,就成了挪走了32亿资金。
作为一个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传奇人物,政治生涯亦开始向他招手。
能力局长的反常之举
在激烈的反对声之中突破重重阻力前进的同时,祝均一得到了一个人的高度赏识,那就是当时上海市集体事业办公室主任周炳坤,在周炳坤的支持下,祝均一在1980年代末期成为了上海市集体事业办公室副主任后,仕途颇顺,历任上海市经委副秘书长、副主任等职,1996年,祝均一作为主管国企改革的市经委副主任兼任市劳动局局长,1998年,上海市劳动局与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合并,时年47岁的祝均一担任局长、党委书记至今。
199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再一次让祝均一站到了风口浪尖上。现在上海几乎所有的社会保障、再就业安置、退休人员安排等举措都是在祝的支持下完成,难得的是这么多年在上海市政府体系内部,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关于他的负面评价或传闻,以至于这次出事的消息传到卢湾区后,不少过去和他共事过的干部都觉得“不可思议”。
“祝均一本人为人处事相当稳重,这一点并不同于他那些大胆突破条框限制的举动。”
一位曾与之相处的干部表示。
正是因为能力被当时上海市领导赏识,而祝均一在工作上的能力也没有让赏识他的领导失望。
当时履任社保局长的他很清楚当时社保体系中的大问题:上海国企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上海百万国企职工和他们家庭的命运。祝均一很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上海的社会保险已基本覆盖全市正在工作的全部从业人员,各类基本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1200万人,占上海常住人口的2/3强。
祝均一上台后将退休金逐一计算清楚,2005年底,上海每一个参保人员都拿到一张卡,记录着每一个参保人统筹账户及个人账户中的款项。
祝均一自称技术专家类干部,对社保基金研究得很透,据悉,中央社保基金的一些做法,都是借镜了祝均一在上海的经验。
这么专业的祝均一,却做了如此不理性的一件事情,着实令人费解。
“祝均一看上去很精明,这样的事发生在他身上是难以理解的。”接近祝均一的人士评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