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运动式扩缴”是谁的尴尬
为完成全年社保扩面任务和征缴目标,临近年终,多地开启了“运动式”的征缴扩面。不过,随着参保人数增长拐点来临,扩面空间缩小,仅凭这种“运动式”的征缴已经难以再大比例地提高覆盖人数。截至今年8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022万人,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计覆盖已经超过8亿人口(10月21日《经济参考报》)。
关于社保的投保率,我个人认为,首先,它是社会文明尤其是法治文明的一个象征,二是,它确实反映了一个社会中市民的基本权利状态。因此,理论上理解,投保率越高,则社会文明程度也就越高。因此,对于各地社保单位“运动式”扩大社保投保范围之举,至少在理念和初衷上是善意的。
然而,社保参保率一旦到达一个高比例位数,则一定会遇到一个“瓶颈”。仅仅靠权力机关搞“运动式扩保”,效果必然不会很好。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各个中小企业不愿给员工上社保以及员工也不想缴纳社保,这个“瓶颈”就无法突破。
关于我国社保,一个不得不说的现实是,其公信力在过往一段时间以及现在,都遭受着广泛的质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保仍然是“多轨制”。我国绝大部分的公职人员,仍然不需要缴纳社保。在今年2月通过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明确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保”的改革范畴,但对于企业人员而讲,则需要全部无条件缴纳社保。这显然是一种不公。如果“运动式扩缴”,相关部门有没有先拿公务员开刀的勇气和胆量?
二是,我国社保缴费占收入比重为全球第一,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法定的五项社保缴费之和已达工资的40%,在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为北欧五国的3倍和G7国家的2.8倍,东亚邻国和地区的4.6倍。这意味着,企业人员每赚100块钱,就会有40元左右缴入社保。从民生角度讲,投不投社保,已经成为了很重的负担。
三是,养老金账号的亏空状态,一直令人惴惴不安。更加上,关于推迟退休年龄的说法,一直甚嚣尘上,以至于每每出现我国养老金亏空2万亿的报道,老百姓都在思考和追问,我们会不会“老无所依”?在笔者看来,养老金有没有亏空和有没有实现透明化管理,是两个概念,如果完全透明化管理了,显然会让百姓更加放心一些。
四是,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比如,我国多数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单纯的加工生产企业利润非常微薄,仅仅占总价格的5%以下,这是我国工人工资低的根本原因。这样的低工资,再指望工人和企业拿出一部分钱来缴社保,的确很有难度。
我国社保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保,都应该实现投保人利益的最大化,在制度设计上,也应该越来越完善,越来越能保障社会的养老水平,越来越让人信服。因此,“运动式扩缴”当与社保体制改革并行不悖,如此,才会让全社会实现无死角的社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