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关系国运,惠及子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在“公平”、“可持续”这两大原则的指导下,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社保制度体系建设将会有哪些新的特点与变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又会有哪些亮点? 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保障研究所副所长王虎峰教授做详细解读。
中国网: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等方面组成,可以说每个方面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过去这些年当中我们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您认为未来社会保障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是什么呢?在未来的改革中如何体现公平和可持续性?
王虎峰: 公平和可持续性在现在这个历史阶段是应该有所指的,我理解未来的改革要体现公平,重点要解决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由参保制度的单位人管理转向社会人管理。改革开放之初搞 社保改革那是有稳定工作的机关、事业、国有企业的人在参加。那个时候的改革,就把单位那些人照顾好就行了。现在社保是人人享有的,我们是全民的保障,所以 我们要改变原来按照单位人来管理的模式,转向社会人。不管是什么单位,不管什么户口,更不管地域、性别、年龄,我是一个社会人,我应该参加的那一份社保项 目。
中国网: 就是消除身份差异所带来的差距?
王虎峰: 对,原来我们给人们贴了很多的标签,你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要分 你是中央属的还是地方属的,是大型的还是小型的。如果说你是事业单位,是属于哪个系统的,这个系统里是属于哪一级,是科级的还是处级的还是厅级的,以前分 得太多了,每一个都不一样。以后是社会人,我们按社会人管理。第二,社会保障从就业管理到全民保障,以往特别是改革开放主要是 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做一些社保制度的探索,之后扩大到机关事业单位,但现在把城乡居民都纳进来,这样一个保障制度,不能单单讲就业关联,有工资的人我怎么 做,没工资的人我要怎么做,这就和以前要求不一样了,为什么说体现公平,要各得其所,有工作的怎么解决,没有工作的人怎么解决,所有的人怎么解决,只有做 妥善的安排,才能够体现公平。
中国网: 就是对所有人都公平的政策?
王虎峰: 再则可持续。从可持续上要重点讲几个问题:第一,管理。从以前善于做或重点做增量转到了增量和存量并重,以前主要是靠增加投入、做大蛋糕来解决问题,来平衡,未来恐怕要面对重新分蛋糕、切蛋糕的问题,怎么样切得更加合理,使得这个蛋糕可以源源不断地满足大家的需求。
第二,从粗放到精细化管理。比如说全民医保,13亿人全覆盖我们做了,但是全部服务做到位,让所有人满意,这恐怕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这里面有方方面面的问题,以前没有项目到有项目叫从无到有,现在有了以后,他得到更好的服务,那就很不容易了,怎么样做精细化管理。
王虎峰:第三,从保当期到保障未来。现在不管社会保障项目还是社会福利,现在来看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要做到可持续就要研究未来,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怎么样做到平衡,如果未来有经济波动或退休高峰,我们怎么样能够顺利渡过。第四,以前做社保项目或医改项目主要是以政府为主体,未来要转向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为有大量的社会问题,政府要尽责,但要提供这样的服务,并且把它们管理好恐怕仅靠政府不行,社会方方面面,包括用人单位,专业性机 构都要参与做这个事情,只有完成了这些转变,才可以说在公平和可持续方面上一个台阶。
中国网: 由单一的主体变成多元的主体?
王虎峰: 是的。